只有長輩需要看復健科醫師嗎?

「原來運動傷害可以看復健科?!」

「我以為關節痛就是要照X光,原來復健科醫師還能用超音波找到病灶!」

如果你也有以上的疑惑,請繼續看下去。

接下來的資訊能讓你對新世代的復健科能為你做什麼,有近一步的認識,避免眾裡尋醫千百度,暮然回首卻依舊茫然不知自己該找什麼樣醫師的窘境。

什麼是復健?

復健顧名思義,就是恢復健康。英文則是rehabilitation,意思是透過各種治療方法及訓練或輔助工具,讓病人回到正常的生活。對岸的翻譯更直白,叫做「康復科」。所以復健就是透過各種方法,讓你早日康復。然而方法並不只侷限於傳統的物理儀器治療,熱敷、拉腰、電療等等是復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既然復健的目的是恢復健康,涵蓋的領域想當然爾相當廣泛,包含了關節肌肉軟組織(肌腱韌帶等疾病、運動傷害(例如十字韌帶撕裂或肌肉拉傷)、神經疾病(例如腦中風及腦傷)、小兒疾病(例如發展遲緩及構音不全)、心肺疾病、老人疾病(例如骨質疏鬆)、癌症復健等等,都是復健科醫師的防守範圍!

所以,不是只有長輩才需要復健;從大雞慢啼不講話的孩子到愛好運動的人到上下樓梯膝蓋感覺卡卡的長輩,都可能需要復健的介入,解除疼痛、增進身體功能,進而回到正常的生活及職場,還有到讓腦內啡肆意奔放的運動場上揮灑汗水!

復健科醫師能為你做什麼?

復健是一個團隊,包括復健科醫師、治療師、護理師、運動傷害防護/指導員、營養師、藥師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各司其職為「人」恢復健康提供自己的專業。

我不用「病人」這個詞,是因為不少需要復健的人是處於亞健康狀態,雖然還不到傳統上疾病的程度,但是可能有姿勢或結構問題造成組織受損,此時復健科醫師會評估姿勢調整、輔具使用或運動治療的需要,給予相應的治療及建議,並轉介給其他專業人員。若是已經達到疾病的程度,當然是評估並且進行治療。

那實際上,恢復健康的流程會是怎麼樣呢?

肌肉關節疼痛怎麼處理?

復健科醫師會先依據病史及身體檢查初步評估,若懷疑骨折或神經系統有嚴重傷害,會安排X光、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然而實務上一般關節肌肉疼痛,真正需要進階檢查的狀況其實沒有那麼多。

我常笑笑跟不需要X光檢查的病人說:「你其實不需要X光檢查,還是你只是想接受輻射治療殺一下身體的病菌?」其實醫師比病人更害怕遺漏病灶耽誤病情,所以如果下次看診時醫師建議不用照X光,就請相信專業吧!

值得一提的是,肌肉骨骼超音波可以即時看到靜態及動態的肌肉骨骼關節狀況,發現關節發炎積水及肌腱/韌帶撕裂,這些情形都是臨床上很常見,然而X光無法檢查的狀況,甚至超音波有時候可以發現X光都無法發現的微小骨折。

因此, 肌肉骨骼超音波可說是復健科醫師診斷肌肉關節疼痛的秘密武器!但如果你覺得超音波只能幫助醫師診斷,那你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以下用一個常見的臨床場景介紹,在復健科門診的診斷及治療狀況。

恢復健康- 以運動傷害疼痛為例

運動造成的關節肌肉韌帶傷害很常見,例如自由式游泳選手,因為肩膀重複性的活動,常常有旋轉肌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的情形。

若有肩膀疼痛,復健科醫師會先檢查評估可能受影響的構造,接著使用骨骼肌肉超音波確認受傷的肌腱韌帶等軟組織。

超音波檢查後有初步的診斷,復健科醫師會安排治療計劃:包括儀器治療、藥物、肌力強化訓練或放鬆等,而在有劇烈疼痛發炎或是肌腱撕裂的狀況,復健科醫師可能會為病人實施「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在骨骼肌肉超音波輔助下,將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處

精準的診斷及治療將復健科帶入一個新的境界,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熱敷電療拉腰做到飽,但是永。遠。不。會。好;對病情疑惑得到的回覆也不會一直是:「慢慢來,我們繼續做復健⋯⋯」

透過復健科醫師的第三隻眼睛-超音波,發現明確的病灶,復健科醫師更能跟運動訓練專業人員合作,共同為病人規劃個人化的訓練菜單。

記得嗎?復健的目標是恢復健康,而不是永無止盡的復健。每個復健科醫師心裡想的都是如何讓你回到生活或是賽場,這才是真正的康復!

仁仁好關鍵

1. 復健的目標是透過各種治療及訓練恢復健康,重回生活及賽場,不是一直熱敷電療拉腰拉脖子!
2. 復健科可以處理的疾患包括:關節肌肉軟組織(肌腱韌帶等)疾病、運動傷害(例如十字韌帶撕裂或肌肉拉傷)、神經疾病(例如腦中風及腦傷)、小兒疾病(例如發展遲緩及構音不全)、心肺疾病、老人疾病(例如骨質疏鬆)、癌症復健等。
3. 肌肉骨骼超音波讓復健科醫師對於關節肌肉疼痛的診斷及治療進入精準醫學的層次。


參考資料
1. David X. Cifu (2020).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