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痛到受不了?腕隧道症候群全解析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你很有可能得到「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了!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是由下方為腕骨、上方為橫腕韌帶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加上九條肌腱環繞而成的通道,而這個通道是為了讓支配部分手部感覺及動作的「正中神經 (median nerve)」通過。正中神經由腋下的臂神經叢分出,一路往手掌前進,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的感覺,以及部分運動功能 (以拇指為主)。
若腕隧道的空間變狹窄,可能會壓迫到正中神經,造成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不一定全部,可能部分手指受影響)感覺麻木、灼熱、脹痛或緊繃感,甚至大拇指無力,拿東西都拿不穩,嚴重時可能造成大拇指下方的魚際肌 (thenar muscle)萎縮,相較於另一隻手,變得比較小。很多人手部的症狀麻痛脹刺症狀在夜晚會特別明顯,甚至不舒服到醒來好幾次,甩甩手、搓揉手腕手指或是泡一下溫水,症狀就緩解然後繼續睡,原因通常是睡眠的姿勢,可能造成手腕的壓迫 (例如手放在頭下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夜晚被腕隧道症狀干擾睡眠的情況越嚴重,通常代表腕隧道症候群越嚴重。
我們常在說神經壓迫 (例如被說到爛掉甚至積非成是的坐骨神經痛),而腕隧道症候群就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造成腕隧道狹窄壓迫正中神經的原因很多,多數跟生活習慣或工作有關,因此我在診間常跟病人說,我們治療有分治標跟治本,治療你的症狀例如疼痛是醫師的工作,但是要避免病症再發,是治本的工作,這個需要醫病雙方一起努力;一起找到病因,然後修正造成疾病的罪魁禍首。
為什麼我會有腕隧道症候群?
據統計,每一百個人就有1到5個人受腕隧道症候群所苦,女性比男性多,發生的時間多是中年之後。孕婦得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偏高,不過主要跟懷孕時的水分滯留及水腫有關,生產完之後多半會緩解。
腕隧道症候群應該避免手腕及手指需長時間做重複動作,以及手腕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而腕隧道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長時間開車
- 機車族
- 電腦前打字整日
- 手機重度使用者
- 工作需使用快速震動的器具,例如電鑽
- 手在低溫下工作
- 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或是酗酒
以上動作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的肌腱韌帶發炎,使腕隧道內的壓力變大,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輕度: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有麻痛痠脹感,但保有感覺功能,拇指力量不受影響,症狀不會影響睡眠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中度: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除了麻痛痠脹感,部分感覺功能喪失,症狀偶爾影響睡眠,日常生活的手部動作受到一些影響但基本上可以自己做多數事情。
➤重度:除了感覺功能影響,拇指的運動功能也受到影響,症狀時常影響睡眠,更讓許多日常生活動作受影響。看到這裡有沒有心頭一驚,現代人哪一個不是重度使用電腦跟手機,自己會不會也有腕隧道症候群呢?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腕隧道症候群
我們做三個動作快速評估有沒有腕隧道症候群:
- Phalen測試法
- 雙手手背互貼,手指朝下,手腕跟前臂呈90度。
- 維持這個姿勢至少60秒,如果產生跟平常類似的手指麻痛症狀就提前停止測試,表示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 Reverse Phalen測試法
- 雙手手掌互貼,手指朝上,手腕跟前臂呈90度。
- 維持這個姿勢至少60秒,如果產生跟平常類似的手指麻痛症狀就提前停止測試,表示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 神經直接刺激法
- 手腕的手心側,可以摸到兩條平行而且硬硬的肌腱,正中神經就走在兩條肌腱中間。
- 手指輕敲肌腱中間的正中神經,如果產生跟平常類似的手指麻痛症狀,表示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得了腕隧道症候群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會做詳細的身體檢查,評估是否是腕隧道症候群,以及如果是的話,是否有嚴重到造成肌肉萎縮。許多疾病,例如頸部神經壓迫、臂神經壓迫及旋前圓肌症候群等,都可能會有類似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這也是復健科醫師會為你評估的部分。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正中神經,若正中神經被壓迫,超音波可能會看到腫脹的正中神經,而且神經的型態也會跟平常的形狀不一樣,喪失正常神經的蜂巢形狀。此外,若是肌腱韌帶發炎增厚或是局部囊腫造成神經壓迫,肌肉骨骼超音波下也會發現異狀。
神經電學檢查 (俗稱肌電圖),可以輔助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嚴重度,另外可以幫忙醫師評估除了正中神經的壓迫,是不是還潛藏其他問題,例如頸部神經壓迫或是多發性神經病變等狀況,也可以作為手術前的評估依據。然而要注意的是,神經電學檢查是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工具之一,某些情況需要但並不是一定必要,要視臨床狀況而定,其實多數的腕隧道症候群,在醫師的診察及超音波檢查後,就大致有方向,可以進入接下來治療的階段了。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腕隧道症候群若不治療,可能從偶爾有症狀,變成整天持續都有症狀、感覺異常惡化及肌力下降,甚至造成肌肉萎縮,影響日常生活。因此當症狀來敲門,請不要把它當作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不要讓腕隧道症候群每天晚上提醒你它的存在!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避免手腕及手指重複性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腕輔具:腕隧道症候群的輔具是將手腕固定在手腕稍微往手背伸展的位置,輔具的手心側有板子擋住,避免手腕過度往手心方向彎曲,造成腕隧道的壓迫。睡覺時要戴著,工作時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戴著比較好,戴著輔具覺得動作卡卡是正常的,因為輔具的作用就是阻擋你做出壓迫腕隧道的手腕彎曲動作。
- 維生素B6:口服維生素B6補充對於腕隧道症候群的幫助不明確,但是如果合併其他神經疾患,例如頸部神經壓迫,可能會幫忙神經修復。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暫時止痛消炎,但對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沒有特別幫助。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及加速神經及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腕骨復位、韌帶伸展或是軟組織按摩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
1. 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疼痛,短期效果很好,但研究發現,類固醇注射平均只能緩解症狀1到3個月,之後就打回原形;更重要的是,正中神經周圍都是重要的肌腱韌帶,類固醇可能會使這些軟組織脆化,強度下降,長期來說不是好事。
2. 神經解套術:既然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受到壓迫,那我們用藥物把正中神經周圍沾黏的組織沖開,讓正中神經自由自在不被壓迫,是不是事情就解決了呢? 託肌肉骨骼超音波解析度越來越好,以及越來越多的新文獻證據,上述的做法叫做「神經解套術」,已經被認可為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研究顯示,使用葡萄糖水執行腕隧道症候群神經解套術,半年後追蹤,症狀跟手部功能改善都比打類固醇更好,而副作用可以說幾乎是零。不過,神經解套術目前是自費項目,你可能會想,不過就是打葡萄糖水,為什麼要收費!葡萄糖水確實不貴,但是導引用的超音波機器所費不貲,而醫師也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為你執行這個技術,試想你自己買豬肉拿去鼎泰豐叫師傅做小籠包,叫鼎泰豐算便宜一點,這樣好嗎……? - 手術:當上述的保守治療失敗,或是一開始的正中神經壓迫就是跟創傷有關,就會考慮手術治療,將壓迫正中神經的組織切開。
腕隧道症候群的復健運動
以下是兩組居家可以做的腕隧道症候群復健運動,要特別提醒的是,做兩組運動活動途中如果引發手麻痛的症狀,表示壓迫到正中神經,就要立即停止。
- 正中神經滑動訓練
-
- 手握拳
- 手指伸直
- 手指往手背方向伸展
- 大拇指打開
- 回到手握拳姿勢再做一次
- 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肌腱滑動訓練
- 五指伸直併攏
- 末端指節向下勾,像是鉤子
- 手指碰手心
- 手指跟手掌呈90度,像是鳥嘴
- 回到五指伸直併攏再做一次
- 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 腕隧道是由下方為腕骨、上方為橫腕韌帶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加上九條肌腱環繞而成的通道,正中神經由此通道走向手掌手指,當腕隧道內壓力變大壓迫到正中神經,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主要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的感覺麻木、灼熱、脹痛及緊繃感(不一定是上述三指半全部有症狀,可能部分手指有症狀),甚至大拇指無力,拿東西都拿不穩,嚴重時可能造成大拇指下方的魚際肌 (thenar muscle)萎縮。
- 很多人手部的症狀麻痛脹刺症狀在夜晚會特別明顯,甚至不舒服到醒來好幾次,甩甩手、搓揉手腕手指或是泡一下溫水就會比較好。
- 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術是近年發展出的治療技術,以打針的方法撥開正中神經周圍的沾黏組織,相較於傳統的類固醇注射,效果更好也更少副作用。
- Marshall, S. C., Tardif, G., & Ashworth, N. L. (2007). Loc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 Wu, Y. T., Ke, M. J., Ho, T. Y., Li, T. Y., Shen, Y. P., & Chen, L. C. (2018).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linical trial of 5% dextrose versus triamcinolone injection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patients. Annals of Neurology, 84(4), 601–610.
- Michlovitz, S. L. (2005). Is There a Role for Ultrasound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llowing Injury to Tendon and Nerve?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18(2), 292–296.
- Padua, L., Padua, R., Aprile, I., Pasqualetti, P., & Tonali, P. (2001). Multiperspective follow-up of untreated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multicenter study. Neurology, 56(11), 1459–1466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