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不清楚是「臭乳呆」嗎?談語音異常/構音障礙

5歲的小智不到2歲就會講爸爸媽媽,可以說出的詞彙很多也有完整的句子,然而很多時候會讓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例如兔子聽起來像是褲子。小智的爸爸媽媽本來想說他只是一般俗稱的「臭乳呆」,假以時日就會自己改善,但隨著進入小學的時間越來越近,小智爸爸媽媽越來越擔心,於是帶小智到復健科門診評估,醫師及治療師評估後告訴小智爸爸媽媽,小智的狀況是「語音異常」,或稱「構音障礙」。

什麼是語音異常/構音障礙?

孩子講話不標準,例如阿公會叫成阿冬,或是ㄍ說成ㄉ等狀況,可能是使用的構音部位錯誤,動作不協調所導致,過去常用的名稱是構音異常(articulation disorder);然而發音不清晰涵蓋的面向不只是構音,更包括音韻(phonology)發展、動作計劃、動作控制、感覺輸入整合等面向,因此目前較常用語音異常(speech sound disorder)泛指孩子說話咬字發音不正確準確的狀況。

語音異常的小朋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說話不標準,最常見的原因是功能性構音異常,但可能合併動作協調、感覺統合或聽知覺異常等狀況,因此我們以為可能會自我改善的臭乳呆,背後可能潛藏其他問題。

孩子語音異常會有哪些症狀?

孩子的語言發展一般在1歲左右開始模仿大人說話,發音較不清楚,母音及爸爸媽媽等稍能辨認,但若到孩子兩歲半左右多數的發音都讓人聽不懂,可到復健科評估,最遲建議學齡前評估,否則可能影響孩子就學的溝通與學習。

孩子若有語音異常,常見的症狀包括:

  • 特定字音或母音說不清楚,例如把ㄍ說成ㄉ
  • 省略子音,只有母音
  • 用疊字取代完整字詞,例如回家只說家家
  • 音韻不對,例如二聲發成四聲
  • 自行省略,例如沒有子音只有母音或是兩個字的詞只說一個字

 

為什麼孩子會有語音異常?

語音異常常見的原因包括:

  • 結構問題:構音器官缺失或功能異常等,導致語音輸出問題,例如唇顎裂
  • 聽力異常:聽覺喪失或反覆耳道感染等狀況造成聽力問題,使語音接收異常,進而影響語音輸出。例如高頻聽損導致擦音(ㄒㄕㄙ)扭曲替代、異常的鼻韻添加等
  • 動作計劃協調失調:神經肌肉動作控制或協調問題,導致語音輸出異常,例如腦性麻痺、腦傷
  • 發展問題:例如發展遲緩、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等
  • 感覺統合異常:因為感覺統合異常,注意力較差且孩子無法覺察、或是錯誤覺察構音器官動作及語音回饋。例如過大過小的構音動作、構音技巧在治療師糾正下可正確執行但無法舉一反三
  • 音韻發展/構音問題:音韻是大腦當中的語音儲存表徵,構音則是如何表達出來。若孩子將兔子說成褲子,卻能夠正確指認兔子跟褲子的圖卡,代表孩子可能具有[ㄊㄨˋㄗˇ]正確的音韻表徵,但因為構音表達的問題,而唸成/ㄎㄨˋㄗˇ/

語音異常/構音障礙一般先由醫師評估檢查,排除可能潛在的動作計劃或是聽力問題,再由語言治療師進行口腔技能評估、聽知覺評估、構音音韻評估以及語言評估等面向,了解孩子構音動作計劃、音韻發展及語言發展的問題,必要時語言治療師會與職能治療師合作,協助介入孩子感覺統合、輸入異常甚至是因構音異常而產生的社交、低落自信的問題,讓個案的語音及構音問題完整改善。

孩子有語音異常怎麼辦?

3歲甚至更小的孩子若說話不清楚,常是發展性的構音音韻異常。年紀小的孩子尚未習得華語語音系統中所有的語音,因此會傾向使用簡單的語音替代困難的語音,值得一提的是,年紀小的說話不清楚,反而更應注意,可能合併口腔感覺/動作障礙或是兒童期口腔失用症等問題,建議盡早由專業的兒童發展早療復健科團隊評估。

根據幼童音韻歷程分析,3.5 ~ 4歲的孩子已經習得約80%華語當中的語音,而且語言發展大致能理解構音練習需要的指令,因此若有語音異常,建議可以開始介入處理。

語言治療師會根據小朋友的狀況給予個別適切的治療計劃,包括:

  • 語音位置法(phonetic placement method):孩子可能因為將構音器官放在錯的位置,語言治療師透過技巧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構音器官
  • 語音修正法(sounds modification method):利用孩子已經習得的語音,搭配語言治療師引導的技巧,修正成正確的目標音
  • 口腔動作訓練(oral motor training):訓練孩子特定構音器官的動作,讓構音器官能發出目標音
  • 後設音韻(meta-phonology method):孩子的音韻概念建立不完整、大腦沒有正確的音韻表徵,導致外顯語音異常問題。語言治療師透過技巧,建立孩子語言系統中遺漏的音韻概念
  • 最小配對法(minimal pair method):運用孩子目標音與錯誤音的差異,建構出語音差異最小的詞組(例如:兔子與褲子)。經由聽覺回饋建立音韻系統與構音動作的協調性,促進語音動作計劃的正確性。

結語

講話不清楚、語音異常的孩子常是複合式的狀況,例如合併感覺統合異常或注意力缺失等狀況,因此需要兒童發展團隊共同評估。醫師理學檢查評估釐清是否有潛在的病理或結構問題,進而語言治療師評估語音異常,並於必要時進行基礎的聽力篩檢、及時轉介,此外還需要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協同評估孩子是否有動作協調、感覺統合等問題,才能全面釐清到底孩子是臭乳呆還是語音異常,協助孩子能夠說得一口好話!

校稿:
仁生復健科診所 語言治療師 郭庭瑜
仁生復健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 廖元均
仁生復健科診所 物理治療師 林家安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