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小指側好痛痛,原來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我上次跌倒手撐地,有去急診照X光,醫師說沒有骨折,可是已經兩個月了,我的手腕怎麼還是痛呢?」

「醫師,我上次肩夾擠症候群有來看過診,聽你的話少做手高舉過肩的重量訓練,現在已經不痛了,可是最近臥推的時候,怎麼反而手腕好痛喔…」

「醫師,我之前的網球肘打完PRP比較好了,可是怎麼手肘痛完換手腕痛?」

手腕痛的原因很多,肌腱炎、媽媽手都有可能,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其實很常見,但可能因為名字沒有辨識度,所以知名度比較低的疾病:「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

三角纖維軟骨的全名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位於手腕的靠小指側,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包括尺側韌帶、遠端橈尺骨韌帶、掌尺韌帶、三角纖維軟骨等,因此稱為「複合體」。

雖然叫做複合體,但其實三角纖維軟骨的區域不大,就在小指側、手腕手掌交接的一小塊區域。區域雖小,重要性不小。三角纖維軟骨主要有兩個功能:

1. 手腕旋轉(例如開瓶蓋)時維持手腕關節的穩定度:三角軟骨將手臂末端的橈骨、尺骨、以及手腕骨頭連接在一起,讓手腕活動順暢又穩定。

2. 承受並且傳遞小指側手腕的壓力:關節就是人體力學轉折處,手腕作爲活動度大又常使用的關節,三角軟骨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三角纖維軟骨受傷,最直接的就是手腕的靠小指側壓了會痛、做手腕往小指側彎曲或擰毛巾的動作也會痛,擰毛巾旋轉手腕除了疼痛還可能會聽到聲響,或者感覺手腕活動不順、有快脫落的感覺。

那為什麼三角纖維軟骨會受傷呢?

為什麼會有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有三大原因:

  • 長時間手腕過度使用:手腕伸展及旋轉的動作容易傷害三角纖維軟骨。運動族群例如健身、網球、羽球、桌球愛好者,以及工作例如美容及餐飲業都是高危險群。
  • 外傷:跌倒時用手腕撐地或手腕突然急速扭轉 (例如被施加關節技)常被以為是一般扭傷,但其實很多時候已經傷及三角纖維軟骨了。
  • 骨頭結構
    ➡先天:有些人天生尺骨 (前臂靠小指側的骨頭)比較長,就會在末端擠壓到三角纖維軟骨,解決方法是開刀削去過長的尺骨。
    ➡後天:若曾經前臂的橈骨或尺骨骨折,可能造成手腕結構改變、不穩定,使三角纖維軟骨受傷。

如果你手腕痛,而且有上述部分原因,可以先做下面的快速檢查,看有沒有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 直接按壓

直接按壓手腕小指側、手掌與前臂交接處。

  • 擠壓測試

手腕往小指側彎曲,擠壓手掌與前臂交接處。

如果上面兩個測試造成疼痛,就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建議到復健科門診進一步診療。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會先評估是否是三角軟骨損傷,以及是否合併其他疾病,例如板機指、媽媽手或肌腱拉傷,這幾個常見的手腕手指疾病的危險動作都類似,像是重複的手腕及手指承重旋轉彎曲,因此確實可能同時不只一個病灶。

若懷疑合併前臂骨折或是尺骨過長,會安排X光檢查。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以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三角纖維軟骨綜合體,確認韌帶及軟骨是否有破損;若肌肉骨骼超音波無法百分之百確認狀況時,可能會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構造小而細緻,沒有說超音波或核磁共振誰一定比較準,我曾遇過超音波檢查疑似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病人,於是我為他安排核磁共振檢查,而核磁共振的報告依然是寫疑似三角纖維軟骨受傷,希望臨床醫師(就是我本人)跟超音波的檢查結果做交互確認。

如果一定要百分之百確認,要請手外科醫師做關節鏡手術,然而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不一定。我常跟病人說,我們現在有80%的信心你有這個病,與其開刀做100%確認,要不要我們用沒有副作用的方法,直接開始治療? 多數人的選擇是,開始治療。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治療方法

若沒有嚴重關節不穩定或韌帶軟骨斷裂,一般會先從保守治療開始:

  • 急性期:先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時間勿太長,避免凍傷。身體跟冰塊或冰袋之間最好隔一層毛巾。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可消炎止痛,但勿使用過久。請不要貪方便到藥局一直買消炎藥,如果有吃有效、沒吃沒效,表示只是在飲鴆止渴,根本的原因並沒有被解決。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避免手腕伸展及扭轉,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肘輔具:戴護具固定4-6週,還是可適度活動手指以避免關節僵硬。護具應該包覆腕掌關節,腕掌關節向手心方向外展、掌指關節彎曲30度、指間關節則可自由活動。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石蠟浴、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軟組織按摩或是筋膜放鬆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
  1. 類固醇:早期常用類固醇注射治療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然而類固醇對韌帶及軟骨長期不好,三角軟骨構造小、受力大,又是由韌帶及軟骨構成,因此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
  2. 高濃度葡萄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刺激韌帶及軟骨修復,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效果理論上比起PRP差,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3.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韌帶及軟骨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理論上效果比同為增生療法的高濃度葡萄糖效果佳。
  • 手術:若經過以上保守治療3-6個月都還沒痊癒、或仍有關節不穩定的情形,可由手外科醫師評估關節鏡手術的必要性。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復健運動

嚴重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例如合併韌帶或軟骨撕裂,會在急性期大約4-6週後開始復健運動,若是較輕微的扭拉傷則可提早,請跟你的復健科醫師討論。

三角纖維軟骨的復健運動主要以手腕肌群的伸展以及肌力訓練為主。

  • 伸展手腕伸展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掌心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伸展手腕屈曲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手背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伸展肌群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伸展肌群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心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5下,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屈曲肌群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心,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屈曲肌群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掌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5下,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1.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其實很常見,只是常被當作一般的扭傷而不以為意,很多人以為自己就要一輩子帶著這個疼痛活下去,其實只要適當的治療、復健訓練,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損傷是可以痊癒的。
  2. 超音波導引增生療法注射,包括PRP及高濃度葡萄糖對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的效果不錯,理論上PRP的效果尤佳。
參考資料
  1. Casadei K, Kiel J.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Updated 2021 Apr 14].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7055/
  2. Treiser M, Crawford K, Iorio M. TFCC Injuries: Meta-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J Wrist Surg. 2018;7(3):267-27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孩子生長痛不舒服?專家:適度伸展有助緩解

孩子三不五時喊小腿痛,可平時活蹦亂跳,看不出任何問題。原來,這可能是「生長痛」。生長痛是否影響孩子發育?面對家長擔憂,醫師建議,家長應適當認識生長痛、抱持不過於擔心的心情,並適時給予孩子鼓勵才重要。

「醫師,我家小凱三不五時就喊腳痛!到底有沒有問題啊?」媽媽問。

眼前這位9歲小男孩,剛剛在診間外跑來跑去,完全看不出有任何不舒服。

「是不是傍晚之後他才喊小腿痛?隔天依然活蹦亂跳,好像沒事一樣?」醫師一邊幫孩子觸診一邊問到。

「對對對!我們之前做了好多檢查,都找不出原因。」媽媽點頭如搗蒜。

「很可能是生長痛喔!」醫師不疾不徐的說,跟小凱媽媽解釋生長痛的前因後果。

究竟什麼是生長痛?生長痛跟孩子成長發育有沒有關係呢?

什麼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學齡孩童間歇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據統計,每10個在學的孩子,就有1~2人曾受生長痛之苦。

生長痛典型的症狀,就是像故事中的小凱:早上活蹦亂跳,到了傍晚或睡前,便開始痛起來。疼痛的位置大多在大腿、小腿或是膝窩附近,常常兩腳同時發生。每次痛起來,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小時。有時症狀太劇烈了,影響到睡眠,讓孩子痛到醒來,然而到了隔天,孩子走路跑跳一如往常,好像完全沒事一樣。上面的狀況常反反覆覆,一個禮拜發生一兩次。

生長痛跟生長有關嗎?

「生長痛」這個名稱乍聽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孩子快速成長抽高所導致;不過,生長痛最常發生在3~12歲的孩子,而人類成長最快的時期,其實是在嬰兒與青少年時期,而且生長痛的好發部位跟孩子生長拉高的重點區域並不完全吻合。所以,生長痛跟快速成長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至於生長痛的原因,雖然目前還是個謎,但是醫學界認為生長痛可能與以下兩者有關:

  1. 孩子活動力旺盛,造成肌肉過度使用而疲乏
  2. 孩子可能對疼痛較敏感。研究發現,有生長痛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生偏頭痛及肚子痛等狀況,對於壓力的忍受度也較低,甚至更容易有憂鬱的症狀

此外,還有部分研究顯示,扁平足、維生素D缺乏或局部組織血流稍微不足的孩子,也比較可能有生長痛。總歸來說,目前沒有任何理論,可以完整解釋生長痛的所有症狀。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生長痛有兩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消失」以及「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活動」。

如果孩子疼痛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劇烈,或是有不明原因的發燒、體重減輕、關節或疼痛部位腫脹,甚至影響到走路,使得孩子活動受限,建議盡快就醫。

若孩子沒有上述的症狀,爸爸媽媽還是不放心,想給醫生檢查,建議在就醫之前,可以先幫孩子作「疼痛日記」:紀錄每一次疼痛的日期、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疼痛的位置,當天有沒有做什麼體育活動等。如此一來,醫生看了疼痛日記,就能更迅速的給予建議!

若懷疑有肌肉肌腱或關節等結構性的傷害,醫師會先以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以防生長痛的背後其實藏著運動傷害需要盡快處理的狀況。

如何治療生長痛?

若經醫師評估為生長痛,家長能適當認識生長痛並且不過於擔心相當重要,同時要給予孩子鼓勵及心理支持。孩子的日常生活及運動與醫師討論後適度調整即可,不需要完全終止。

通常局部熱敷、按摩,就能讓孩子舒服不少。若生長痛過度影響睡眠,可以考慮給予有止痛效果的​​乙醯氨酚類藥物(Acetaminophen)。此外,研究發現適度肌肉伸展,可以幫助孩子遠離生長痛,建議伸展動作如下:

股四頭肌伸展可訓練大腿前側。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提供。

小腿也需要肌肉伸展。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提供。

同樣讓小腿伸展的動作,此動作需仰臥在地板上並伸直雙腿、繃緊小腿。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提供。

伸展完大腿前肌與小腿,大腿後肌也不能忘記。引用自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

生長痛在學齡孩童相當常見,然而孩子有生長痛並不代表即將進入快速生長期。若經醫師評估肌肉、肌腱、韌帶、關節等結構沒有明顯傷害,生長痛可以透過局部熱敷、按摩及伸展運動得到很大的緩解。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生長痛有心理的成分,因此家長的同理支持與鼓勵,對孩子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由【台灣復健醫學會】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文章為作者提供內容,不代表親子天下立場。)

作者|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暨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媒體長陳渝仁、馬偕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世綱

(責任編輯:劉映均)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2151

增生療法是運動傷害的萬靈丹嗎?

運動的好處族繁不及備載:增強心肺功能、強化肌力及協調度、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等等。然而運動傷害是許多運動愛好者心頭的痛。

隨著醫學的進展,新的治療方法如雨後春筍出現,運動員身上大大小小、新舊雜陳,有些甚至經年累月的運動傷害似乎有了治癒的機會。其中,增生療法或稱再生療法,是運動醫學常使用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增生療法?

增生療法的目的是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提升身體的穩定度,進而緩解疼痛。許多知名運動員,包括老虎伍茲(Tiger Woods)、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都曾接受過增生療法治療關節肌腱韌帶的損傷。

其實增生療法不是新東西。早在十多年前,增生療法就已經普遍用於運動員,隨著醫學的進展,增生療法使用的注射藥劑種類越來越多,而各種注射藥劑有不同的作用機轉及效用。常用的進階增生療法注射藥劑包括:

  • 高濃度葡萄糖:透過物理性的刺激,破壞部分細胞,使局部的血流增加、造成發炎反應,吸引幫助組織修復的細胞到缺乏血流供應的肌腱韌帶組織工作。
  •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製作方法是抽出自己的血液,離心純化後,取出高濃度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注射到病灶處。生長因子會誘發發炎修復反應,而血小板內的顆粒細胞會釋放出組織修復必須的蛋白質。
  • 生醫級PRP:傳統的PRP不一定能夠達到足夠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濃度,因此新一代的PRP製備法是以自動化離心搭配光學感測,針對不同血品狀況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可以製備更為穩定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因此是許多菁英運動員的選擇。
  • 羊膜/絨毛膜萃取物:PRP雖然攜帶組織修復需要的原料,但是畢竟是從自體血液純化出來的原料,如果年紀稍長,純化出的修復物質比起年輕人還是有差距。羊膜/絨毛膜萃取物來自捐贈者的羊膜,自帶豐富的生長因子及修復物質;既然是來自初生的胎兒,裡面的生長因子跟修復物質(scaffold)理論上都比PRP來得多又好。羊膜/絨毛膜萃取物是較新的增生療法注射藥劑,雖然文獻研究比較少,引進台灣的時間也比較短,是許多醫師寄與厚望的新一代增生療法利器。

目前常用的進階增生療法注射藥劑,比較如下圖:

增生療法治百病?

增生療法的效果很大程度跟身體自我修復機制有關,也跟疾病的嚴重度以及使用的注射藥劑有關,最重要的是,造成傷害的原因如果沒有移除,疾病勢必難以根治。例如上肩高壓式投球,對旋轉肌袖及肩關節唇會持續造成傷害,若不強化肌力或調整訓練強度,就算天天打PRP可能效果都不會太好。

雖然沒辦法保證療效,但至少應該要確定有將藥物準確的注射到病灶,而超音波導引注射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可以確保治療的精準度。

此外,增生療法不是治療的全部,加上週期訓練(Periodization)、肌力及協調度訓練、動作控制及營養補充等全面性的調整才是遠離運動傷害的最佳組合。以常見的運動傷害,阿基里斯腱損傷(Achilles tendinopathy)來說,2021年的研究指出,單純施打PRP並不會帶來顯著的改善,醫界主流的看法是,即使接受增生療法,搭配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方能帶來持久的運動傷害改善。

訓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運動很好,能遠離運動傷害更好。增生療法能讓我們更快從運動傷害中復原,然而要提醒的是,增生療法不是運動傷害治療的全部,週期訓練(Periodization)、肌力及協調度訓練、伸展運動等等,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接受增生治療前,務必跟你的醫師討論治療計畫,一步步將痼疾連根拔起,才是恢「復健」康最快的道路。

參考資料

  1. Engebretsen, L. et al. (2010). IOC consensus paper on the u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sports medicin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4(15), 1072–1081.
  2. Patricios, J., Harmon, K. G., & Drezner, J. (2021). PRP use in sport and exercise medicine: be wary of science becoming the sham.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6(2), 66–67.
  3. Kearney RS, Ji C, Warwick J, Parsons N, et al. Effect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 vs sham injection on tendon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idportion Achilles tendinopath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326:137–44.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間衛視 生活智多星 – 膝關節退化 打針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