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手掌好痛 – 你不可不知的「腕掌關節炎」

從事餐飲業的志明最近覺得大拇指痛痛的,連用鑰匙開門都會痛。志明上網查了一下,很多人討論的板機指會卡住,但自己只有痛,好像不是;討論度也很高的腕隧道症候群雖然也會影響到大拇指,但通常會麻痛脹,而且晚上症狀特別明顯,自己則是每次大拇指出力就會痛,似乎也不像;媽媽手有一個快速檢驗法,將拇指往下拉會很痛,自己做了也沒有很痛,所以應該也不是媽媽手。

志明決定到復健科就診,醫師聽了他的症狀並且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原來志明是得了「腕掌關節炎」。

什麼是「腕掌關節炎」?

腕掌關節 (Carpometacarpal joint, CMC)是五個腕骨(carpal bone)跟掌骨(metacarpal bone)相連接的關節,位置在前臂跟手掌的交接處,大概就在手腕的地方。

五個腕掌關節中,活動度最大的是拇指的腕掌關節。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所以拇指的腕掌關節,也就是第一個腕掌關節,最容易因為使用過度,造成受傷發炎,甚至退化,以下我們討論的腕掌關節炎,是指第一個腕掌關節。

如果有腕掌關節炎,拇指做大角度活動或抓握,例如以拇指及食指末端抓物品的動作會疼痛,此外可能會有聽到磨擦如同搓揉頭髮的聲音。除非是急性嚴重發炎,否則關節外觀通常不會有紅腫熱痛。

相較於其他影響拇指活動或造成疼痛的疾病,腕掌關節炎相對單純,就是手腕骨跟手掌骨之間的關節過度使用造成發炎,但是痛起來也是可以要人命,何況拇指是日常生活重度使用的關節,不處理的話可是會時不時提醒你:嘿,我一直都在。

為什麼會有腕掌關節炎?

拇指的腕掌關節炎是手部很常見的關節炎,主要跟過度使用有關,例如常使用拇指抓握重物、餐飲業需用拇指拿很重的碗盤等等工作,都可能造成腕掌關節炎。此外,運動傷害、受到外力撞擊或者韌帶鬆弛,也都可能造成腕掌關節炎。

腕掌關節炎常見於中老年人,一般女性多於男性,但臨床上其實罹患腕掌關節炎的年輕人並不少見,一個原因是上述提到的工作,另一個原因則是與重量訓練不當施力有關。

腕掌關節炎的疼痛型態是動作的時候痛,休息的時候比較舒服。如果擔心自己有腕掌關節炎,而且疼痛已經影響日常生活,請先做看看下面的快速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顯示可能是腕掌關節炎,請直接到復健科就診,讓復健科醫師幫你診斷治療。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腕掌關節炎

  1. 施測者抓住受測者的拇指
  2. 向受測者拇指根部方向施加壓力
  3. 將拇指向各個方向旋轉
  4. 若造成疼痛,可能是腕掌關節炎

得了腕掌關節炎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會先評估究竟是腕掌關節炎,或是扳機指、媽媽手。接著以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腕掌關節炎的嚴重度,是否有關節積水、骨刺或是關節脫位的情形,此外也會檢查腕掌關節周遭的肌腱韌帶,確認是否合併其他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腕掌關節炎常常會合併腕隧道症候群或肌腱炎(例如媽媽手),可能因為這幾個疾病都跟手部的不當使用施力有關。

X光檢查不是必須,但如果懷疑骨折的話,復健科醫師會建議安排X光檢查。腕掌關節炎在X光下的表現類似於其他的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會關節腔變狹窄或長骨刺,然而要強調的是,以單純的腕掌關節炎而言,肌肉骨骼超音波已經足夠診斷。肌肉骨骼超音波的長處在於除了靜態的影像,還可以即時做動態影像,確認關節脫位等狀態;還不只這樣,可以順便檢查其他的周邊組織有沒有問題。

你說治療嗎?如果需要近一步治療的話,超音波導引注射更是能讓醫師將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所以我常說,肌肉骨骼超音波是復健科醫師的第三隻眼,診斷跟治療都少不了它!

腕掌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如果確實做到生活改善、避免傷及腕掌關節的動作,腕掌關節炎不治療也有可能會好,只是會拖個把月甚至幾年,為了不被疼痛干擾、提升生活品質,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下是腕掌關節的各種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做上面的快速檢查動作確認疼痛部位後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時間勿太長,避免凍傷。身體跟冰塊或冰袋之間最好隔一層毛巾。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可消炎止痛,但勿使用過久。請不要貪方便到藥局一直買消炎藥,如果有吃有效、沒吃沒效,表示只是在飲鴆止渴,根本的原因並沒有被解決。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避免拇指出力抓握、扭轉、拿重物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腕輔具:戴護具固定4到6週,還是可適度活動手指以避免關節僵硬。護具應該包覆腕掌關節,腕掌關節向手心方向外展、掌指關節彎曲30度、指間關節則可自由活動。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石蠟浴、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軟組織按摩或是關節鬆動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
  1. 類固醇:對於早期、急性的腕掌關節炎,類固醇注射可以快速止痛,若一年注射四次以內,以正常人而言可以不必太擔心副作用,然而最怕的是打完針後疼痛消失,同時也忘了要改變不良的生活工作習慣,然後不久後,醫病雙方在診間就再度相聚。
  2. 玻尿酸:玻尿酸可以減少關節內的發炎,同時增加潤滑關節、增加關節的活動流暢度,就像為關節上機油一樣。一個統合性研究指出,相較於類固醇,玻尿酸在腕掌關節炎的效益比類固醇更好而且持久,此外,玻尿酸可以不會有類固醇讓皮膚變白以及可能使肌腱韌帶軟組織脆化的問題。
  3. 高濃度葡萄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刺激關節修復,若周邊肌腱韌帶有受傷或鬆弛的情形可以一併處理,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理論上效果比起PRP會差些,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4.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關節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近年研究顯示PRP對腕掌關節炎疼痛及功能的改善效果都不錯,長期而言PRP是比類固醇更好的選擇。手術:若關節退化太嚴重,且以上的保守治療都失敗,可能需要找手外科醫師評估手術的必要性。
  • 手術:若關節退化太嚴重,且以上的保守治療都失敗,可能需要找手外科醫師評估手術的必要性。

腕掌關節炎的復健運動

做復健運動之前,要先讓手「忘記」錯誤的用力方法及姿勢,而且不能處於急性發炎期。以下介紹的肌力訓練,對於早期的腕掌關節炎效果尤佳:

  • 拇指張開,另一手擋住,出力互不推開
  • 拇指往小指方向彎曲,另一手擋住,出力互不推開
  • 拇指往掌心彎曲,另一手擋住,出力互不推開
  • 拇指往手背伸展,另一手擋住,出力互不推開

以上每個動作都是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1. 拇指的腕掌關節活動度很大,容易因為使用過度以及不當的動作,例如拇指出力抓握、扭轉、拿重物,造成腕掌關節炎,甚至關節退化。
  2. 如果有腕掌關節炎,拇指做大角度活動或抓握,例如以拇指及食指末端抓物品的動作會疼痛,此外可能會有聽到磨擦如同搓揉頭髮的聲音,除非是急性嚴重發炎,否則關節外表通常不會有紅腫熱痛。
  3. 改善不當動作、休息及使用輔具固定腕掌關節是第一步。
  4. 超音波導引注射可以精準將藥物注射到腕掌關節,傳統使用的類固醇效果快,研究顯示玻尿酸的效果可能比類固醇更好;PRP則是對身體更自然、無副作用治療方法,近年也有許多研究顯示PRP對於腕掌關節的益處。

參考資料

  1. Spaans AJ, van Minnen LP, Kon M, et 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thumb bas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 Hand Surg Am 2015;40(1):16–21.
  2. Medina-Porqueres, I., Martin-Garcia, P., Sanz-De Diego, S., Reyes-Eldblom, M., & Cantero-Tellez, R. (2019). Platelet-rich plasma for thumb carpometacarpal joint osteoarthritis in a professional pianist: case-based review.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39(12), 2167–2175.
  3. Yao, J., & Park, M. J. (2008). Early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Arthritis of the Thumb Carpometacarpal Joint. Hand Clinics, 24(3), 251–261.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指卡卡又痛痛 ,原來是板機指惹的禍

陳先生的工作需要常常重複拇指彎曲出力的動作,雖然知道重複同一個動作對關節很傷,但覺得自己年輕不以為意。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拇指根部靠手掌處很痛,壓下去更痛,拇指無法順利彎曲伸直,會卡在一個角度,要很出力甚至得靠另一手幫忙才能扳開。

陳先生驚覺不對勁,發現自己可能有板機指,於是找朋友幫忙處理,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上面的陳先生就是我本人,由於幫病人執行超音波導引注射時,時常要用大拇指推藥,久而久之自己就得了板機指。以下關於板機指的介紹除了醫學新知,還有我自己作為板機指病友的血淚經驗。

什麼是「板機指」?

板機指的正式名稱是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 (stenosing flexor tenosynovitis)。手指的彎曲伸展要靠貼在骨頭上的肌腱滑動,手指根部靠手掌處有一圈叫做滑車的構造包覆著肌腱(註:滑車是一圈包覆肌腱的軟組織,把肌腱固定在他應該有的軌道)。當手指活動過度,使肌腱跟滑車長期過度摩擦,會造成滑車發炎腫脹,而原本滑車跟肌腱之間可以順暢滑動的空間就變狹窄,因此肌腱滑動時就會被卡住,甚至造成疼痛。

因為板機指的症狀是手指彎曲時會在一個角度卡住,就像扣板機一樣,因而得名板機指。除了手指卡住,板機指的病人可能在手指根部靠掌心處的關節腫脹隆起,壓了會痛,通常早上起床症狀最明顯,白天好些,因而忽略它,但時不時板機指會早上讓你痛醒,提醒你新的一天的來到。

為什麼會有板機指?

據統計,每100個人就有2個人有板機指,而糖尿病患得到板機指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

板機指好發於從事手指反覆彎曲伸直出力的工作的人,也常見於新手媽媽及中年女性。五隻手指都有可能有板機指,其中以拇指、中指、無名指最常發生。

然而很多得到板機指的人是沒有原因、突然發生的:沒有長期手指反覆彎曲,更沒有受過傷。我看過不少人是莫名其妙就得到板機指,而且治療好了還會在其他手指復發,所以請不要懷疑,如果你擔心自己有板機指,做看看下一段的快速檢查,可能是板機指的話建議儘速到復健科門診評估治療。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板機指

  • 直接按壓

壓疼痛手指根部靠手掌處,若疼痛或有摸到一個腫塊,就可能是板機指

  • 卡卡測試

疼痛指伸直,自行彎曲,如果卡住動不了或是要很用力才能突破,就可能是板機指

  • 伸展測試

手指伸直,另一手將疼痛末端下壓,若疼痛就可能是板機指

得了板機指怎麼辦?

板機指不一定每次手指彎曲時都會卡住,但是如果上面的快速測試你都是疑似有板機指,請不要遲疑,讓復健科醫師幫你評估。板機指不是太難處理的疾病,難道你想時不時被板機指痛醒嗎?真的很不舒服,這是我最作為病友的親身體驗。

復健科醫師會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板機指的肌腱與滑車,並且在手指彎曲伸直活動狀態下以超音波評估卡的程度(示範影片如下),同時可以評估是否有肌腱鈣化或是肌腱腱鞘發炎。X光檢查基本上是不需要的。

板機指的治療方法

板機指的疼痛很惱人而且影響生活,為了不被疼痛干擾、提升生活品質,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下是板機指的各種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可以在手指根部靠手掌的關節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消炎止痛,但勿使用超過2-4週。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避免手指重複彎曲伸直出力,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輔具:將掌指關節固定在稍微彎曲的姿勢,限制手指過度彎曲。工作時使用、夜晚使用或整天使用都可以,建議使用時間3-6週,否則可能使關節僵硬。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熱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超音波導引注射
  1. 保守治療4-6週症狀未緩解或是疼痛難耐,會建議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2. 復健科醫師會在超音波下找到增厚的滑車,以及動態測試時卡住的地方,接著以超音波導引將針放置到增厚的滑車處注射類固醇,並且以針切開增厚的部分,減少壓迫。
  3. 若是沒有疾病的一般人,類固醇的注射原則上一年不超過四次,不必特別擔心副作用。
  4. 因為有用針去切割增厚的組織,治療後局部會疼痛數日。
  5. 因為有局部注射類固醇,可能會有注射處皮膚脫色或皮下脂肪萎縮的狀況。
  6. 研究統計,板機指經過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一年後,大約有一半的人完全沒有復發。
  • 手術:若經過兩次超音波導引注射還是有症狀,會建議接受手術,將發炎增厚的滑車切開。

仁仁好關鍵

  1. 板機指的原因是手指長期的彎曲伸展,使靠在骨頭上的肌腱跟包覆肌腱的滑車長期過度摩擦,造成滑車發炎腫脹,而原本滑車跟肌腱之間可以順暢滑動的空間就變狹窄,因此肌腱滑動時就會被卡住,甚至造成疼痛。
  2. 板機指的症狀主要是手指彎曲時會在一個角度卡住,就像扣板機一樣,此外可能在手指根部靠掌心處的關節腫脹隆起,壓了會痛,通常早上起床症狀最明顯,白天好些。
  3. 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可以用針切開增厚壓迫肌腱的滑車,並且將藥物注射到增厚發炎的區域。

參考資料

  1. Vance, M. C., Tucker, J. J., & Harness, N. G. (2012). The Association of Hemoglobin A1c With the Prevalence of Stenosing Flexor Tenosynovitis.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37(9), 1765–1769.
  2. Rozental, T. D., Zurakowski, D., & Blazar, P. E. (2008). Trigger Finger: 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Recurrence Following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 90(8), 1665–167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只有媽媽會得媽媽手嗎?

長年負責家中大小事的阿雪發現,她的手腕跟大拇指最近變得紅腫、明顯比另一隻手腕腫大,而且越來越痛,連拿杯子跟刷牙都有困難,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阿雪上網查資料覺得自己像是「媽媽手」,但是納悶自己又不是媽媽,怎麼會有媽媽手呢?想去看診,又不知道要掛哪一科……如果看這篇文章的你有跟阿雪一樣的困擾,請務必接著看下去。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的正式名稱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原因是大拇指長期的過度活動及出力,造成肌腱發炎,影響的兩條肌腱包括外展拇長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及伸拇短肌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PB)。

媽媽手的名稱來自於新手媽媽常常將嬰兒的頭放在虎口,以大拇指伸直外展的姿勢,施力撐著嬰兒頭的重量,造成上述的兩條肌腱受傷,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產後媽媽會用大拇指擠奶,長久下來也造成肌腱拉傷發炎。

雖然多數人的疼痛部位在大拇指與手腕交接處,但大拇指施力及做動作時的疼痛感常會延伸到前臂,原因是媽媽手就是肌腱受傷,而媽媽手的肌腱並不是只有侷限在手腕,而是從前臂一路延伸,最後接在大拇指,負責大拇指的伸直及外展動作,因此肌腱的受傷常常不侷限在手腕。

不是媽媽為什麼還會有媽媽手?

在這個男女平權的時代,我也看過不少新手爸爸得到媽媽手,但是媽媽手其實不是新手爸爸媽媽專屬的疾病。據統計,媽媽手是最常見的手腕肌腱病變,常見於慣用手,產後媽媽其實只佔其中一部分,只要是大拇指重複活動出力的工作或活動,都是得到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需要握拍的運動例如網球、高爾夫球都可能因大拇指過度用力造成媽媽手;廚房工作要切菜切肉以及維修工作也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我曾遇過病人是攝影師,需要大拇指撐著攝影器材因而得到媽媽手。

總而言之,媽媽手比你想像的還要常見,而且不是媽媽也可能會得媽媽手,重點是要避免長時間重複的大拇指及手腕出力承重。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媽媽手

如果你跟阿雪一樣擔心自己有媽媽手?我們做兩個動作,快速區別是不是媽媽手。

  • 直接按壓

按壓大拇指側手腕的骨頭凸起處,如果疼痛就可能是媽媽手。

  • 拉扯發炎的肌腱
  1. 握拳,將大拇指握在掌心。
  2. 將手腕彎向小指側,如果疼痛就可能是媽媽手。

得了媽媽手怎麼辦?

如果一分鐘快速檢查讓你懷疑自己得了媽媽手,而且痛到懷疑人生,請洽復健科醫師。

復健科醫師會初步評估你是不是媽媽手,以及嚴重度,另外也要評估疼痛是不是其實來自頸部神經、周邊神經壓迫或是關節炎等等其他狀況。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媽媽手的肌腱發炎程度 (小複習:媽媽手的肌腱——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超音波可以評估發炎的肌腱及範圍,因為不一定兩條肌腱都發炎受傷,超音波另外也可以藉由局部血流增加以及周邊組織的增厚,更準確的評估受傷程度。

媽媽手的治療方法

媽媽手如果不治療也可能會好,前提是要改變造成傷害的壞習慣,而自然修復可能花上幾個月甚至到一年,如果疼痛已經影響生活品質,建議跟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法,以下是可能的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做上面的快速檢查動作確認疼痛部位後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但如果是六週以上的慢性期,冰敷反而會過度刺激患處。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消炎藥可以作為急性止痛之用,建議勿使用超過4週, 若消炎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還是應該跟復健科醫師討論解決之道,否則無異飲鴆止渴。
  • 護具:將手腕及大拇指根部固定,拇指關節可以不必固定。建議工作的時候戴護具即可,不必24小時使用。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新手爸爸媽媽要調整抱小孩的姿勢,不要用大拇指撐著,而該改用手肘或手臂的力量,一般人則要避免大拇指重複外展及伸展出力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熱療、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軟組織鬆動及按摩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將藥物送到發炎的肌腱:
  1. 注射藥劑以類固醇為主。類固醇注射可以最快速的緩解症狀,如果已經疼痛難耐影響生活甚至睡眠,可以考慮直接注射,若症狀還可忍受,則可嘗試上述的保守治療2到6週。
  2. 很多人聽到類固醇就下意識覺得對身體不好、很可怕。其實以局部注射類固醇而言,一年不超過四次,對沒有特別疾病的人基本上是安全的。試想如果類固醇那麼可怕,怎麼還會是西醫不可或缺的藥物呢?類固醇使用不當有害沒錯,用得好就是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好物。
  3. 副作用主要包括兩項,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生:
    ➤注射處皮膚色素褪去。簡單說就是變白,但是跟周圍的皮膚顏色會格格不入,一般會慢慢恢復。
    ➤注射處的皮下脂肪萎縮,造成手腕骨頭比另一側明顯突出。

媽媽手的復健運動

媽媽手的復健運動著重在手腕及大拇指的活動度及肌力訓練,疼痛比較緩解之後,可以開始做手腕及大拇指伸展運動,避免關節肌腱的僵硬,等到伸展不會痛時,進階到手腕及大拇指的肌力訓練。

請把握一個原則,復健運動不是做到越痛越有效,做到有點緊繃微痠即可,痛就表示太過了,強度跟頻率需要調整。

  • 手腕及手指伸展
  1. 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
  2. 手腕向手心方向伸展
  3. 手腕向小指側(尺側)伸展
  4. 手腕向大拇指側(橈側)伸展
  5. 五隻手指向外張開到最大
  6. 以上各個方向伸展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肌力訓練
  1. 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2. 手腕向手心方向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3. 手腕向小指側(尺側)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4. 手腕向大拇指側(橈側)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5.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大拇指肌力訓練
  1. 手握軟球或毛巾,大拇指及其他四指分別由兩側緊握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1. 媽媽手不是媽媽專屬的疾病。從事使用大拇指及手腕頻率過高的運動及工作者,都是得到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2. 媽媽手的治療包括物理儀器復健、超音波導引注射、藥物、輔具、徒手物理治療等等,宜與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
  3. 局部類固醇注射沒有那麼可怕,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可以準確地將最少的類固醇劑量注射到患處,得到治療的好處,並且將副作用降到最低。
  4. 除了跟著復健科醫師的建議把媽媽手疼痛處理好,還是要找出原因,是哪個動作傷到肌腱,盡可能調整,並且加強肌力訓練,才能跟媽媽手說掰掰。
參考資料
  1. LANE, L. B., BORETZ, R. S., & STUCHIN, S. A. (2001). Treatment of De Quervain’s Disease: Role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26(3), 258–260.
  2. Menendez, M. E., Thornton, E., Kent, S., Kalajian, T., & Ring, D. (2015).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rescription of full-time versus as-desired splint wear for de Quervain tendinopathy.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39(8), 1563–1569.

Photo credit: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肘內側好痛痛——談高爾夫球肘及尺側副韌帶受傷

手肘痛痛的,會不會是網球肘?不過我痛的位置是在手肘內側,而網球肘好像是手肘外側疼痛,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手肘內側疼痛的兇手——高爾夫球肘

手肘內側疼痛的患者比外側少很多,雖然人數不到外側疼痛頭號兇手網球肘的1/3,然而讓人困擾程度不會輸網球肘,而手肘內側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高爾夫球肘 (golf elbow)」。

「高爾夫球肘」的正式名稱是肱骨內上髁炎 (medial epicondylopathy of elbow),跟網球肘一樣,高爾夫球肘的正式名稱字面上乍看像是骨頭發炎,但其實是負責手腕屈曲的肌腱受傷(小複習:網球肘是負責手腕伸展的肌腱受傷)。負責手腕屈曲的肌肉群從手腕延伸,最後肌腱附著在手肘內側,因為經年累月的過度使用而受傷。

大家想像一下高爾夫球揮桿的動作,如果你是右撇子,你的右手就是trailing arm,業餘高爾夫愛好者擊球瞬間之後,常常會以trailing arm手腕由往手背彎曲的姿勢,用力往手心方向彎曲出力並且加上旋轉,以求將球揮得更遠,孰不知就是這個姿勢使手腕屈曲的肌腱受傷。有趣的是,統計顯示高爾夫球肘常發生於業餘高爾夫愛好者,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揮桿時會避免上面的動作,同時也以更多身體的力量代替手腕的出力。

愛打高爾夫球,但怎麼是手肘外側疼痛?別擔心,你不是異類。據統計,高爾夫球愛好者最常見的手肘疼痛原因其實是網球肘,只是高爾夫球肘太有名,讓打高爾夫球的人都以為自己是高爾夫球肘。

除了高爾夫球,網球、棒球、以及舉重等需要很強手腕握力的運動,都可能造成高爾夫球肘。然而受高爾夫球肘所苦的最大族群,不是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而是從事勞動工作或家事的你我。

據統計,90%的高爾夫球肘發生在一般人而非運動員,主要來自重複的手腕活動及出力拿重物,經年累月的小傷害累積造成負責手腕屈曲的肌腱損傷退化,因此請不要小看高爾夫球肘,他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手肘內側疼痛的兇手——尺側副韌帶受傷

手肘內側疼痛的兇手之二,是尺側副韌帶受傷((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of elbow)。沒聽過這個疾病嗎?有聽過號稱台灣最強左投的旅美棒球好手郭泓志吧,郭泓志曾因尺側副韌帶撕裂而動過兩次Tommy John韌帶重建手術,而後經歷復健,持續在美國大聯盟發光發熱,成為第一個入選大聯盟明星賽的台灣選手。
尺側副韌帶受傷在棒球投手本來就不少見,近年來運動風氣興盛,尺側副韌帶受傷在復健科門診出現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例如巴西柔術的關節技,就有可能造成尺側副韌帶的傷害。尺側副韌帶分成前後兩束,前束 (anterior bundle)在手肘伸直時緊繃維持穩定、手肘彎曲時放鬆;後束 (posterior bundle)的作用則相反,是在手肘彎曲時緊繃維持穩定、手肘伸展時放鬆。因此尺側副韌帶可以維持肘關節活動時的穩定度,對於肘關節需大角度活動施力的運動尤其重要。

棒球投手投躑快速球時會將肘關節外翻 (valgus)到極限,會將尺側副韌帶拉緊且施加很大壓力,長期下來會造成尺側副韌帶累積性傷害,甚至撕裂。即使還沒到撕裂的程度,尺側副韌帶長期勞損可能使其穩定肘關節的能力下降,造成肘關節的磨損退化,以及傷害到鄰近的尺神經。

一分鐘判斷手肘內側疼痛

    • 高爾夫球肘

我們做一個動作,初步檢測是不是高爾夫球肘。

  1. 手肘疼痛的手伸直握拳,手腕往手背的方向伸展。
  2. 不動的手壓著疼痛側手心。
  3. 疼痛側手腕出力頂另一隻手。
  4. 如果手腕出力時覺得手肘疼痛,就可能是高爾夫肘。

    • 尺側副韌帶

尺側副韌帶受傷有三個特色:

  1. 明確的壓痛點,由肱骨內上髁往手腕方向不遠處。
  2. 如果是投手,投出球前的加速動作,在手肘內側有明顯的痛點。
  3. Milking maneuver:手肘彎曲90度,肩膀外展90度並且外旋到極致,施測者將受測者的大拇指往後拉,給尺側副韌帶外翻壓力,若造成疼痛或肘關節鬆弛、關節空隙變大,就可能有尺側副韌帶受傷。

手肘內側疼痛怎麼辦?

如果上面的快速檢查讓你懷疑自己是高爾夫球肘或尺側副韌帶受傷,復健科醫師就在你身邊。

復健科醫師會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先初步評估手肘內側的疼痛是不是網球肘或尺側副韌帶受傷,或者疼痛可能來自頸部神經或周邊神經壓迫。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高爾夫球肘肌腱以及尺側副韌帶的受傷程度,確認是否有肌腱內鈣化、撕裂或是血管增生等狀況,若發現肘關節有積水或骨頭表面不規則的情形則暗示關節可能長期磨損甚至提早退化。

高爾夫球肘若經過治療但疼痛持續,醫師會建議X光及核磁共振 (MRI)檢查,確認是否有骨折、游離骨(loose body),或是合併其他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傷害。

尺側副韌帶受傷主要以肌肉骨骼超音波或MRI檢查為主,必要時會建議接受關節鏡檢查及治療。

高爾夫球肘的治療方法

高爾夫球肘跟網球肘的處理原則類似,雖然不治療也有可能會好,但是症狀可能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而且還不一定會完全復原。所以為了不被疼痛干擾、提升生活品質,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下是高爾夫球肘的各種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做上面的快速檢查動作確認疼痛部位後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
  • 口服普拿疼 (acetaminophen):作為優先使用的口服止痛藥,副作用較少。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止痛,但勿使用超過兩週,研究顯示可能影響肌腱修復。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運動員要調整擊球姿勢以及施力,一般人則要避免手腕重複性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肘輔具:高爾夫球肘輔具是一圈彈性帶,用來抵銷肌腱的壓力。置放的位置是手肘最痛的點再往手腕方向2公分。建議工作時都要戴著。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肘關節鬆動或是軟組織按摩等技術。
  • 體外震波:最大的優點是無侵入性,讓能量穿透表皮直達受傷的組織,促進修復,施打的發數與強度及頻率由醫師依臨床狀況建議。有些病人會問,體外震波跟市面上的按摩槍是不是差不多?確實都是能量,但強度差異很大。以車子做比喻,法拉利跟國產車一樣是車子也都會跑,但真的開起來就是有差。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注射治療高爾夫球肘時特別要注意尺神經 (ulnar nerve),避免針傷害到神經,因此務必要使用超音波導引注射:
  1. 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疼痛,但是長期來說對組織反而有害,因為類固醇對發炎疾病有效,但高爾夫球肘基本上是肌腱過度使用造成的受傷退化,而不是發炎。如果痛到受不了時可以考慮類固醇注射暫時度過難關,但要跟醫師好好討論利弊。
  2.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組織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研究顯示PRP對於高爾夫球肘疼痛有漸進式的改善,長期而言絕對是比類固醇更好的選擇
  3. 高濃度葡萄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刺激肌腱自我修復,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理論上效果比起PRP會差些,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手肘尺側副韌帶受傷的治療方法

手肘尺側副韌帶受傷的急性期、口服藥物、動作調整使用原則類似高爾夫球肘如上述。

若是拉傷或部分撕裂傷,會先休息6週並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物理儀器治療及漸進的肌力訓練。部分研究顯示,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治療,包括PRP及高濃度葡萄糖,可以促進手肘尺側副韌帶復原。

嚴重手肘尺側副韌帶撕裂傷則是以手術重建為主。郭泓志接受的Tommy John手術就是手肘尺側副韌帶重建,得名於1970年代的美國大聯盟選手Tommy John,因為他也是手肘尺側副韌帶撕裂的受害者。

高爾夫球肘的復健運動

上面提到的治療主要是被動的部分,是由醫療人員或儀器幫你處理的,但是要恢復健康,別忘了自己也要盡一份力唷!疼痛比較緩解之後,可以依序做下面的復健運動。請把握一個原則,復健運動不是做到越痛越有效,做到有點緊繃微痠即可,痛就表示太過了,強度跟頻率需要調整。

  • 伸展手腕屈曲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手背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心,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掌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尺側副韌帶受傷的復健運動

尺側副韌帶受傷後的訓練原則是先恢復關節活動度,之後訓練手腕屈曲肌群,也就是上述高爾夫球肘的復健運動。

什麼時候可以回到運動場或工作?

終極目標是可以不帶疼痛而且功能正常的回到運動及工作場域,不過治療中且症狀持續改善的狀況下就可以逐漸從事肌力訓練以及強度較低的改良運動,並沒有要完全康復才能回到場上。

然而運動員該做的運動姿勢調整還是要做,例如揮拍由骨盆及髖部出力,以及反拍拍擊使用雙手持拍;工作造成的網球肘則是要注重工作內容的調整,或是降低強度及頻率。

經過循序漸進的治療訓練,尺側副韌帶輕度撕裂多數可以在受傷3-4個月後回到運動場上。

仁仁好關鍵

  1. 即使不打高爾夫球,高爾夫球肘依然可能找上門。使用手腕頻率過高的運動及工作都是高爾夫球肘的危險因子。
  2. 高爾夫球肘的治療包括物理儀器復健、超音波導引增生注射治療、藥物、輔具、徒手物理治療等等,宜與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
  3. 除了跟著復健科醫師的建議把高爾夫球肘疼痛處理好,還是要找出原因,是哪個動作傷到肌腱,盡可能調整、適度休息,並且加強肌力訓練,才能跟高爾夫球肘說掰掰。
參考資料
  1. Shiri, R., Viikari-Juntura, E., Varonen, H., & Heliovaara, M. (2006).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Lateral and Medial Epicondylitis: A Population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64(11), 1065–1074.
  2. Reece CL, Susmarski A. Medial Epicondylitis. [Updated 2021 Apr 20].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7869/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麻痛到受不了?腕隧道症候群全解析

打字時大拇指、食指、中指、或無名指有麻痛、針刺或緊繃感?
騎機車或開車時也有一樣的症狀?
現在連拿鑰匙開門都鈍鈍的,手指不聽使喚?
甚至晚上睡到一半還會麻痛到醒來,必須甩手或搓揉手腕手指才會舒服一些嗎?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你很有可能得到「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了!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是由下方為腕骨、上方為橫腕韌帶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加上九條肌腱環繞而成的通道,而這個通道是為了讓支配部分手部感覺及動作的「正中神經 (median nerve)」通過。正中神經由腋下的臂神經叢分出,一路往手掌前進,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的感覺,以及部分運動功能 (以拇指為主)。

若腕隧道的空間變狹窄,可能會壓迫到正中神經,造成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不一定全部,可能部分手指受影響)感覺麻木、灼熱、脹痛或緊繃感,甚至大拇指無力,拿東西都拿不穩,嚴重時可能造成大拇指下方的魚際肌 (thenar muscle)萎縮,相較於另一隻手,變得比較小。很多人手部的症狀麻痛脹刺症狀在夜晚會特別明顯,甚至不舒服到醒來好幾次,甩甩手、搓揉手腕手指或是泡一下溫水,症狀就緩解然後繼續睡,原因通常是睡眠的姿勢,可能造成手腕的壓迫 (例如手放在頭下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夜晚被腕隧道症狀干擾睡眠的情況越嚴重,通常代表腕隧道症候群越嚴重。

我們常在說神經壓迫 (例如被說到爛掉甚至積非成是的坐骨神經痛),而腕隧道症候群就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造成腕隧道狹窄壓迫正中神經的原因很多,多數跟生活習慣或工作有關,因此我在診間常跟病人說,我們治療有分治標跟治本,治療你的症狀例如疼痛是醫師的工作,但是要避免病症再發,是治本的工作,這個需要醫病雙方一起努力;一起找到病因,然後修正造成疾病的罪魁禍首。

為什麼我會有腕隧道症候群?

據統計,每一百個人就有1到5個人受腕隧道症候群所苦,女性比男性多,發生的時間多是中年之後。孕婦得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偏高,不過主要跟懷孕時的水分滯留及水腫有關,生產完之後多半會緩解。

腕隧道症候群應該避免手腕及手指需長時間做重複動作,以及手腕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而腕隧道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長時間開車
  • 機車族
  • 電腦前打字整日
  • 手機重度使用者
  • 工作需使用快速震動的器具,例如電鑽
  • 手在低溫下工作
  • 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或是酗酒

以上動作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的肌腱韌帶發炎,使腕隧道內的壓力變大,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腕隧道症候群的嚴重度基本上是由症狀評估,不一定需要影像或特殊檢查:
輕度: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有麻痛痠脹感,但保有感覺功能,拇指力量不受影響,症狀不會影響睡眠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中度: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除了麻痛痠脹感,部分感覺功能喪失,症狀偶爾影響睡眠,日常生活的手部動作受到一些影響但基本上可以自己做多數事情。
重度:除了感覺功能影響,拇指的運動功能也受到影響,症狀時常影響睡眠,更讓許多日常生活動作受影響。看到這裡有沒有心頭一驚,現代人哪一個不是重度使用電腦跟手機,自己會不會也有腕隧道症候群呢?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腕隧道症候群

我們做三個動作快速評估有沒有腕隧道症候群:

  • Phalen測試法
  1. 雙手手背互貼,手指朝下,手腕跟前臂呈90度。
  2. 維持這個姿勢至少60秒,如果產生跟平常類似的手指麻痛症狀就提前停止測試,表示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 Reverse Phalen測試法
  1. 雙手手掌互貼,手指朝上,手腕跟前臂呈90度。
  2. 維持這個姿勢至少60秒,如果產生跟平常類似的手指麻痛症狀就提前停止測試,表示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 神經直接刺激法
  1. 手腕的手心側,可以摸到兩條平行而且硬硬的肌腱,正中神經就走在兩條肌腱中間。
  2. 手指輕敲肌腱中間的正中神經,如果產生跟平常類似的手指麻痛症狀,表示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三個測試裡面,有越多個測試讓你產生跟平常類似的症狀,你有腕隧道症候群的機會就越大,建議及早至復健科門診接受診斷。

得了腕隧道症候群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會做詳細的身體檢查,評估是否是腕隧道症候群,以及如果是的話,是否有嚴重到造成肌肉萎縮。許多疾病,例如頸部神經壓迫、臂神經壓迫及旋前圓肌症候群等,都可能會有類似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這也是復健科醫師會為你評估的部分。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正中神經,若正中神經被壓迫,超音波可能會看到腫脹的正中神經,而且神經的型態也會跟平常的形狀不一樣,喪失正常神經的蜂巢形狀。此外,若是肌腱韌帶發炎增厚或是局部囊腫造成神經壓迫,肌肉骨骼超音波下也會發現異狀。

神經電學檢查 (俗稱肌電圖),可以輔助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嚴重度,另外可以幫忙醫師評估除了正中神經的壓迫,是不是還潛藏其他問題,例如頸部神經壓迫或是多發性神經病變等狀況,也可以作為手術前的評估依據。然而要注意的是,神經電學檢查是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工具之一,某些情況需要但並不是一定必要,要視臨床狀況而定,其實多數的腕隧道症候群,在醫師的診察及超音波檢查後,就大致有方向,可以進入接下來治療的階段了。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腕隧道症候群若不治療,可能從偶爾有症狀,變成整天持續都有症狀、感覺異常惡化及肌力下降,甚至造成肌肉萎縮,影響日常生活。因此當症狀來敲門,請不要把它當作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不要讓腕隧道症候群每天晚上提醒你它的存在!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避免手腕及手指重複性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腕輔具:腕隧道症候群的輔具是將手腕固定在手腕稍微往手背伸展的位置,輔具的手心側有板子擋住,避免手腕過度往手心方向彎曲,造成腕隧道的壓迫。睡覺時要戴著,工作時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戴著比較好,戴著輔具覺得動作卡卡是正常的,因為輔具的作用就是阻擋你做出壓迫腕隧道的手腕彎曲動作。

  • 維生素B6:口服維生素B6補充對於腕隧道症候群的幫助不明確,但是如果合併其他神經疾患,例如頸部神經壓迫,可能會幫忙神經修復。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暫時止痛消炎,但對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沒有特別幫助。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及加速神經及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腕骨復位、韌帶伸展或是軟組織按摩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
    1. 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疼痛,短期效果很好,但研究發現,類固醇注射平均只能緩解症狀1到3個月,之後就打回原形;更重要的是,正中神經周圍都是重要的肌腱韌帶,類固醇可能會使這些軟組織脆化,強度下降,長期來說不是好事。
    2. 神經解套術:既然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受到壓迫,那我們用藥物把正中神經周圍沾黏的組織沖開,讓正中神經自由自在不被壓迫,是不是事情就解決了呢? 託肌肉骨骼超音波解析度越來越好,以及越來越多的新文獻證據,上述的做法叫做「神經解套術」,已經被認可為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研究顯示,使用葡萄糖水執行腕隧道症候群神經解套術,半年後追蹤,症狀跟手部功能改善都比打類固醇更好,而副作用可以說幾乎是零。不過,神經解套術目前是自費項目,你可能會想,不過就是打葡萄糖水,為什麼要收費!葡萄糖水確實不貴,但是導引用的超音波機器所費不貲,而醫師也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為你執行這個技術,試想你自己買豬肉拿去鼎泰豐叫師傅做小籠包,叫鼎泰豐算便宜一點,這樣好嗎……?
  • 手術:當上述的保守治療失敗,或是一開始的正中神經壓迫就是跟創傷有關,就會考慮手術治療,將壓迫正中神經的組織切開。

腕隧道症候群的復健運動

以下是兩組居家可以做的腕隧道症候群復健運動,要特別提醒的是,做兩組運動活動途中如果引發手麻痛的症狀,表示壓迫到正中神經,就要立即停止。

  • 正中神經滑動訓練
    1. 手握拳
    2. 手指伸直
    3. 手指往手背方向伸展
    4. 大拇指打開
    5. 回到手握拳姿勢再做一次
    6. 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肌腱滑動訓練
  1. 五指伸直併攏
  2. 末端指節向下勾,像是鉤子
  3. 手指碰手心
  4. 手指跟手掌呈90度,像是鳥嘴
  5. 回到五指伸直併攏再做一次
  6. 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1. 腕隧道是由下方為腕骨、上方為橫腕韌帶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加上九條肌腱環繞而成的通道,正中神經由此通道走向手掌手指,當腕隧道內壓力變大壓迫到正中神經,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2.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主要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的感覺麻木、灼熱、脹痛及緊繃感(不一定是上述三指半全部有症狀,可能部分手指有症狀),甚至大拇指無力,拿東西都拿不穩,嚴重時可能造成大拇指下方的魚際肌 (thenar muscle)萎縮。
  3. 很多人手部的症狀麻痛脹刺症狀在夜晚會特別明顯,甚至不舒服到醒來好幾次,甩甩手、搓揉手腕手指或是泡一下溫水就會比較好。
  4. 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術是近年發展出的治療技術,以打針的方法撥開正中神經周圍的沾黏組織,相較於傳統的類固醇注射,效果更好也更少副作用。
參考資料
  1. Marshall, S. C., Tardif, G., & Ashworth, N. L. (2007). Loc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 Wu, Y. T., Ke, M. J., Ho, T. Y., Li, T. Y., Shen, Y. P., & Chen, L. C. (2018).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linical trial of 5% dextrose versus triamcinolone injection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patients. Annals of Neurology, 84(4), 601–610.
  3. Michlovitz, S. L. (2005). Is There a Role for Ultrasound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llowing Injury to Tendon and Nerve?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18(2), 292–296.
  4. Padua, L., Padua, R., Aprile, I., Pasqualetti, P., & Tonali, P. (2001). Multiperspective follow-up of untreated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multicenter study. Neurology, 56(11), 1459–1466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肘外側痛痛,原來不打網球也會有網球肘?

覺得手肘外側腫腫痛痛的、拿盤子或擰毛巾的時候沒力甚至疼痛,而且手腕重複使力活動時會疼痛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得到「網球肘」了。

什麼是「網球肘」?

「網球肘」的正式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opathy of elbow),字面上乍看像是骨頭發炎,而且疼痛的部位也鄰近骨頭凸起處,因此容易讓人誤會。

事實上,網球肘是負責手腕伸展的肌腱受傷。負責手腕伸展的肌肉群從手腕延伸,最後肌腱附著在手肘外側,因為經年累月的過度使用而受傷。

常見的受傷部位在最終的肌腱附著點,也就是肱骨外上髁,也可能在肌肉與肌腱交界處受傷,甚至傷到更遠端的肌肉,因此有些人覺得疼痛會從手肘一路延伸到前臂。

也許你有注意到,我使用的詞是「受傷」而不是「發炎」。研究顯示,疼痛的肌腱組織找不到發炎細胞,反而發現退化的纖維組織以及血管增生,因此網球肘主要是長期重複用力不當或過度使用造成的組織勞損退化,而不是發炎。這個觀念很重要,因為牽涉到之後要談的治療方法。

我不打網球,為什麼還會有網球肘?

負責手腕伸展的肌腱受傷會被稱為網球肘,是因為早年發現網球愛好者特別容易手肘外側疼痛。美國業餘網球協會曾統計,30歲以上的網球愛好者,超過一半曾受網球肘之苦,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期不當的反手擊拍手腕施力。有趣的是,統計發現職業網球選手得到網球肘的比例反而低,推測是職業選手的擊拍動作不是單憑手腕蠻力,而是以髖部及骨盆的力量為主,減少手腕伸展肌群的負擔。

不打網球的人會有網球肘嗎?據統計,每100個人就有1到3個人有網球肘,主要跟重複性的手腕活動有關,例如切菜、汽車維修、餐飲業等等。所以其實網球肘的病患多數不打網球,肌腱受傷反而來自日常生活工作。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網球肘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手肘隱隱作痛,擔心是網球肘?我們做一個動作,快速區別是不是網球肘:

  1. 手肘疼痛的手伸直握拳,手腕往手心的方向伸展。
  2. 不動的手壓著疼痛側手背。
  3. 疼痛側手腕出力頂另一隻手。
  4. 如果手腕出力時覺得手肘疼痛,就可能是網球肘。

得了網球肘怎麼辦?

如果上面的快速檢查讓你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網球肘,請不要遲疑盡快到復健科門診。

復健科醫師會做詳細的身體檢查,評估到底是單純的網球肘,或者疼痛可能來自頸部神經或周邊神經壓迫,並且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網球肘肌腱的受傷程度,確認是否有肌腱內鈣化、撕裂或是血管增生等狀況,肘關節有積水或骨頭表面不規則的情形也可使用超音波確認。

X光及核磁共振 (MRI)檢查並不是必須,若經過治療但疼痛持續,或是超音波發現疑似骨頭狀況,例如骨折或是游離骨 (loose body),就會建議做進一步檢查。

你說為什麼不直接把所有高階檢查都做一輪再治療?第一,網球肘基本上是臨床診斷,意思是醫師依照身體檢查的結果基本上就可以診斷,肌肉骨骼超音波也是近年復健科醫師才有的新武器,可以將網球肘周遭組織檢查的更清楚。第二,沒有先做基本的處置也沒有合理懷疑特別疾患下,健保署不會允許高價檢查例如核磁共振。

儘管醫師不建議但還是很想做核磁共振檢查嗎?有兩個選擇。第一,自費檢查;第二,睡吧孩子,夢裡什麼都有。

網球肘的治療方法

網球肘不治療也有可能會好,只是會拖個把月甚至幾年,而且還不一定會完全復原。所以為了不被疼痛干擾、提升生活品質,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下是網球肘的各種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做上面的快速檢查動作確認疼痛部位後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
  • 口服普拿疼 (acetaminophen):作為優先使用的口服止痛藥,副作用較少。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止痛,但勿使用超過兩週,研究顯示可能影響肌腱修復。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運動員要調整揮拍姿勢以及施力,一般人則要避免手腕重複性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肘輔具:網球肘輔具是一圈彈性帶,用來抵銷肌腱的壓力。置放的位置是手肘最痛的點再往手腕方向2公分。建議工作時都要戴著。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肘關節鬆動或是軟組織按摩等技術。
  • 體外震波:最大的優點是無侵入性,讓能量穿透表皮直達受傷的組織,促進修復,施打的發數與強度及頻率由醫師依臨床狀況建議。有些病人會問,體外震波跟市面上的按摩槍是不是差不多?確實都是能量,但強度差異很大。以車子做比喻,法拉利跟國產車一樣是車子也都會跑,但真的開起來就是有差。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
  1. 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疼痛,但是長期來說對組織反而有害,因為類固醇對發炎疾病有效,但網球肘基本上是肌腱過度使用造成的受傷退化,而不是發炎。如果痛到受不了時可以考慮類固醇注射暫時度過難關,但要跟醫師好好討論利弊。
  2.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組織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研究顯示PRP對於網球肘疼痛有漸進式的改善,長期而言絕對是比類固醇更好的選擇
  3. 高濃度葡萄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刺激肌腱自我修復,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理論上效果比起PRP會差些,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網球肘的復健運動

上面提到的治療是被動的部分,也就是由醫療人員或儀器幫你處理的,但是要恢復健康,自己也要盡一份力唷!疼痛比較緩解之後,可以依序做下面的復健運動。請把握一個原則,復健運動不是做到越痛越有效,做到有點緊繃微痠即可,痛就表示太過了,強度跟頻率需要調整。

  • 伸展手腕伸展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掌心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心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什麼時候可以回到運動場或工作?

終極目標是可以不帶疼痛而且功能正常的回到運動及工作場域,不過治療中且症狀持續改善的狀況下,就可以逐漸從事肌力訓練以及強度較低的改良運動,並沒有要完全康復才能回到場上。

然而運動員該做的運動姿勢調整還是要做,例如揮拍由骨盆及髖部出力,以及反拍拍擊使用雙手持拍;工作造成的網球肘則是要注重工作內容的調整,或是降低強度及頻率。

仁仁好關鍵

  1. 即使不打網球,網球肘依然可能找上門。使用手腕頻率過高的運動及工作都是網球肘的危險因子。
  2. 網球肘的治療包括物理儀器復健、超音波導引注射、體外震波、藥物、輔具、徒手物理治療等等,宜與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
  3. 除了跟著復健科醫師的建議把網球肘疼痛處理好,還是要找出原因,是哪個動作傷到肌腱,盡可能調整,並且加強肌力訓練,才能跟網球肘說掰掰。
參考資料
  1. Bisset, L., Beller, E., Jull, G., Brooks, P., Darnell, R., & Vicenzino, B. (2006). Mobilisation with movement and exercise,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or wait and see for tennis elbow: randomised trial. BMJ, 333(7575), 939.
  2. Altay, T.. (2002). Local Injection Treatment for Lateral Epicondylitis.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398, 127–130.
  3. Arirachakaran, A., Sukthuayat, A., Sisayanarane, T., Laoratanavoraphong, S., Kanchanatawan, W., & Kongtharvonskul, J. (2015). Platelet-rich plasma versus autologous blood versus steroid injection in lateral epicondylit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17(2), 101–11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腕小指側好痛痛,原來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我上次跌倒手撐地,有去急診照X光,醫師說沒有骨折,可是已經兩個月了,我的手腕怎麼還是痛呢?」

「醫師,我上次肩夾擠症候群有來看過診,聽你的話少做手高舉過肩的重量訓練,現在已經不痛了,可是最近臥推的時候,怎麼反而手腕好痛喔…」

「醫師,我之前的網球肘打完PRP比較好了,可是怎麼手肘痛完換手腕痛?」

手腕痛的原因很多,肌腱炎、媽媽手都有可能,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其實很常見,但可能因為名字沒有辨識度,所以知名度比較低的疾病:「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

三角纖維軟骨的全名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位於手腕的靠小指側,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包括尺側韌帶、遠端橈尺骨韌帶、掌尺韌帶、三角纖維軟骨等,因此稱為「複合體」。

雖然叫做複合體,但其實三角纖維軟骨的區域不大,就在小指側、手腕手掌交接的一小塊區域。區域雖小,重要性不小。三角纖維軟骨主要有兩個功能:

1. 手腕旋轉(例如開瓶蓋)時維持手腕關節的穩定度:三角軟骨將手臂末端的橈骨、尺骨、以及手腕骨頭連接在一起,讓手腕活動順暢又穩定。

2. 承受並且傳遞小指側手腕的壓力:關節就是人體力學轉折處,手腕作爲活動度大又常使用的關節,三角軟骨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三角纖維軟骨受傷,最直接的就是手腕的靠小指側壓了會痛、做手腕往小指側彎曲或擰毛巾的動作也會痛,擰毛巾旋轉手腕除了疼痛還可能會聽到聲響,或者感覺手腕活動不順、有快脫落的感覺。

那為什麼三角纖維軟骨會受傷呢?

為什麼會有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有三大原因:

  • 長時間手腕過度使用:手腕伸展及旋轉的動作容易傷害三角纖維軟骨。運動族群例如健身、網球、羽球、桌球愛好者,以及工作例如美容及餐飲業都是高危險群。
  • 外傷:跌倒時用手腕撐地或手腕突然急速扭轉 (例如被施加關節技)常被以為是一般扭傷,但其實很多時候已經傷及三角纖維軟骨了。
  • 骨頭結構
    ➡先天:有些人天生尺骨 (前臂靠小指側的骨頭)比較長,就會在末端擠壓到三角纖維軟骨,解決方法是開刀削去過長的尺骨。
    ➡後天:若曾經前臂的橈骨或尺骨骨折,可能造成手腕結構改變、不穩定,使三角纖維軟骨受傷。

如果你手腕痛,而且有上述部分原因,可以先做下面的快速檢查,看有沒有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 直接按壓

直接按壓手腕小指側、手掌與前臂交接處。

  • 擠壓測試

手腕往小指側彎曲,擠壓手掌與前臂交接處。

如果上面兩個測試造成疼痛,就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建議到復健科門診進一步診療。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會先評估是否是三角軟骨損傷,以及是否合併其他疾病,例如板機指、媽媽手或肌腱拉傷,這幾個常見的手腕手指疾病的危險動作都類似,像是重複的手腕及手指承重旋轉彎曲,因此確實可能同時不只一個病灶。

若懷疑合併前臂骨折或是尺骨過長,會安排X光檢查。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以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三角纖維軟骨綜合體,確認韌帶及軟骨是否有破損;若肌肉骨骼超音波無法百分之百確認狀況時,可能會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構造小而細緻,沒有說超音波或核磁共振誰一定比較準,我曾遇過超音波檢查疑似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病人,於是我為他安排核磁共振檢查,而核磁共振的報告依然是寫疑似三角纖維軟骨受傷,希望臨床醫師(就是我本人)跟超音波的檢查結果做交互確認。

如果一定要百分之百確認,要請手外科醫師做關節鏡手術,然而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不一定。我常跟病人說,我們現在有80%的信心你有這個病,與其開刀做100%確認,要不要我們用沒有副作用的方法,直接開始治療? 多數人的選擇是,開始治療。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治療方法

若沒有嚴重關節不穩定或韌帶軟骨斷裂,一般會先從保守治療開始:

  • 急性期:先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時間勿太長,避免凍傷。身體跟冰塊或冰袋之間最好隔一層毛巾。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可消炎止痛,但勿使用過久。請不要貪方便到藥局一直買消炎藥,如果有吃有效、沒吃沒效,表示只是在飲鴆止渴,根本的原因並沒有被解決。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避免手腕伸展及扭轉,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肘輔具:戴護具固定4-6週,還是可適度活動手指以避免關節僵硬。護具應該包覆腕掌關節,腕掌關節向手心方向外展、掌指關節彎曲30度、指間關節則可自由活動。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石蠟浴、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軟組織按摩或是筋膜放鬆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
  1. 類固醇:早期常用類固醇注射治療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然而類固醇對韌帶及軟骨長期不好,三角軟骨構造小、受力大,又是由韌帶及軟骨構成,因此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
  2. 高濃度葡萄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刺激韌帶及軟骨修復,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效果理論上比起PRP差,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3.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韌帶及軟骨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理論上效果比同為增生療法的高濃度葡萄糖效果佳。
  • 手術:若經過以上保守治療3-6個月都還沒痊癒、或仍有關節不穩定的情形,可由手外科醫師評估關節鏡手術的必要性。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復健運動

嚴重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例如合併韌帶或軟骨撕裂,會在急性期大約4-6週後開始復健運動,若是較輕微的扭拉傷則可提早,請跟你的復健科醫師討論。

三角纖維軟骨的復健運動主要以手腕肌群的伸展以及肌力訓練為主。

  • 伸展手腕伸展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掌心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伸展手腕屈曲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手背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伸展肌群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伸展肌群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心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5下,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屈曲肌群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心,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屈曲肌群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掌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5下,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1.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其實很常見,只是常被當作一般的扭傷而不以為意,很多人以為自己就要一輩子帶著這個疼痛活下去,其實只要適當的治療、復健訓練,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損傷是可以痊癒的。
  2. 超音波導引增生療法注射,包括PRP及高濃度葡萄糖對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的效果不錯,理論上PRP的效果尤佳。
參考資料
  1. Casadei K, Kiel J.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Updated 2021 Apr 14].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7055/
  2. Treiser M, Crawford K, Iorio M. TFCC Injuries: Meta-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J Wrist Surg. 2018;7(3):267-27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