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從自己跑到跟著跑團訓練,雖是個市民跑者但也達到了月跑量300公里、全馬3小時內完賽的里程碑。丁丁想再突破然後挑戰波士頓馬拉松,但是儘管心肺跟肌力都努力調整了,還是沒有顯著的進展。丁丁近期聽跑友使用碳板鞋之後成績突飛猛進,但也有聽到跑友用了碳板鞋不久後就運動傷害到復健科門診報到,丁丁覺得很疑惑,碳板鞋到底好不好?要如何挑選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呢?
鞋子的組成要素
鞋子大致可以分成三個主結構:鞋面、中底及外底,以下我們分別介紹其中的重要結構。
鞋面(vamp; upper):鞋底以外的構造,重點是將腳穩定包覆在中底上面,有幾個重要的組成:
- 鞋面表層包覆:透氣舒適為主,應該有類似穿襪子的包覆感
- 鞋頭:包覆腳趾,應有適當空間,避免腳趾持續壓迫造成水泡。通常會略往上翹讓行進順暢也降低碰撞
- 後側板:包覆腳跟的部位。內側接觸腳跟處柔軟而後方堅固,讓跟骨有足夠的支撐及穩定
中底 (midsole):位於鞋面及外底之間,是鞋子結構支撐的主體也是類似避震器的概念,是鞋子最重要的結構。要給足部支撐及緩衝,同時既然是跑鞋會有部分的回彈力輔助跑步。近年流行的碳板鞋,就是在中底加入碳板的結構加強推力
外底(outsole):鞋子最底部接觸地面處,類似輪胎外胎,重點在於抓地力及止滑耐磨,
挑選跑鞋的重點
不管你是想到就跑的人還是一週跑50公里以上的市民跑者,挑選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都很重要,也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下面是要注意的幾個重點。
- 鞋子的穩定性一定要夠。包覆鞋跟的後側版包覆面要柔軟而後側堅固,才能保護阿基里斯腱,而中底若能被輕易彎曲就可能不夠穩定
- 若本身足型屬於過度外翻,可以選防止足部外翻的鞋款
- 不要挑太緊的鞋子,鞋頭的空間要能讓腳趾自由擺動,就像用腳趾彈鋼琴一樣,一般來說趾尖距離鞋子要有1.3公分(0.5吋)
- 買鞋子要在傍晚之後。早上起來時腳比較小、經過一天到傍晚腳會比較大越野跑者要選外底較軟、紋路較深的鞋子
要特別提醒的是,鞋子大約跑了500 ~ 800公里左右就要更換,或者鞋底紋路不對稱磨平、跑起來的感覺不對時,都必須要更換。再好的鞋子磨損之後都不會是適合的鞋子。
跑步時需要鞋墊嗎?
不是每個跑者都需要在跑鞋內加鞋墊。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顯示,直接使用鞋墊能增強運動表現或減少運動傷害的產生。本身有扁平足或是外翻足的跑者確實可能需要鞋墊提昇足部的穩定性,一般建議若合併跑步相關運動傷害,例如足底筋膜炎、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等,才會需要額外使用鞋墊。要提醒的是,使用鞋墊前要把鞋子原有的鞋墊取出,此外在跑長距離之前,一定要用新鞋墊做簡單跑步測試。
碳板鞋到底好不好?
碳板鞋是在鞋子的中底加入剛性的碳板,碳板就像彈簧一樣可以儲存能量,在跑者推進的時候輔助推進。自從碳板鞋自2016起在比賽中被使用,從5000公尺到馬拉松比賽的世界記錄都被改寫,而對市民跑者而言,碳板鞋的使用確實也可能顯著提升成績。
然而碳板鞋的強力推進也改變了足踝原本的力學及我們的步態,對肌肉跟關節造成更大的負擔。即使統合性研究並未顯示特定鞋種特別會造成運動傷害,部分近期研究發現,碳板鞋可能增加疲勞性骨折發生的可能性。
那應該要拋棄碳板鞋嗎?答案是不必。雖然理論上反彈力較小的鞋子比較適合當訓練鞋,碳板鞋還是可以作為訓練鞋的一個選項,讓身體適應不同的穩定狀況,若適應良好也可以作為比賽鞋,前提還是自身的足踝穩定性及動作控制是否良好,而這個狀況因跑者而異。
結語
跑鞋不只跟跑者的表現有關,挑雙適合自己的跑鞋,更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找個穩定性足夠、舒適透氣而不會太緊的跑鞋,不必特別抗拒碳板鞋,跑起來吧!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4-03-06 15:03:552024-03-06 15:03:55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避免跑步運動傷害
自從多年前的電影「練習曲」帶起的單車環島風潮以來,越來越多民眾從事單車休閒運動;此外單車成為常用的通勤工具,而三鐵運動更是逐漸盛行;部分研究顯示,隨著單車運動量的上升,心血管疾病、罹癌風險及整體死亡率都顯著下降,因此單車運動確實可以帶來健康,然而單車相關的運動傷害也逐漸增加,究竟有哪些單車常見的運動傷害,又應該如何預防呢?
單車的運動傷害多來自過度使用
單車的運動傷害可分為急性及過度使用的累積性傷害。急性傷害來自意外跌倒或撞擊的扭挫傷,累積性傷害則是由於單車重複性動作的特性,對肌肉骨骼關節的壓力累積造成傷害。本文討論的單車相關運動傷害,是以比例上較高的過度使用累積性傷害為主。
單車的主要動作是踏板的重複踩踏,速度一般在每分鐘60 ~ 120圈。若有單車騎行姿勢設定(bike fitting)不佳、髖部外展肌群無力、足部踩踏不穩定等狀況,較可能產生過度使用累積性傷害。
常見單車相關的累積性運動傷害部位包括:
- 膝蓋
- 脊椎
- 髖臀/會陰
- 阿基里斯腱/蹠骨關節
- 手部
單車運動傷害 – 膝蓋
膝蓋疼痛是單車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可能源自騎行姿勢不適當、裝備過重、運動量過大、過多上坡騎行、踩踏頻率較低等因素。常見病灶包括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股四頭肌肌腱炎、髕骨肌腱炎、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等。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的症狀是膝蓋前側、髕骨周圍的疼痛,可能跟踩踏時膝蓋彎曲角度過大,因此造成髕骨股骨過大的壓力,此外若臀中肌無力,會造成骨盆歪斜及膝蓋外翻等問題,對髕骨股骨形成壓力。
股四頭肌肌腱及髕骨肌腱都可視為股四頭肌的延伸,重複踩踏的膝蓋彎曲伸直有賴股四頭肌的啟動,因此姿勢不當或訓練量過大都可能造成股四頭肌肌腱炎及髕骨肌腱炎。
髂脛束位於膝蓋外側,如同履帶連接大腿的股骨及脛骨,若過度使用、膝蓋重複伸直彎曲造成髂脛束的穩定功能下降,就可能造成髂脛束症候群。若踏板太低造成踩踏時膝蓋過直,可能造成髂脛束過度摩擦,因此建議踩踏到最低點時,保持膝蓋微彎約30度,減少髂脛束跟周邊組織的夾擠摩擦。
單車運動傷害 – 脊椎
頸椎及腰椎疾患也是單車常見的運動傷害,特別是三鐵運動愛好者,較容易有過多的腰背彎曲,造成脊椎承受較大的壓力。
若已經造成椎間盤突出或脊神經壓迫,會在腰背或頸部彎曲時,誘發肢體的麻痛或無力,這種狀況建議盡快就醫評估治療。若是脊椎中線附近的疼痛,則較可能是小面關節發炎。
可以透過肩頸下背放鬆伸展、穩定背部及腹部核心肌群,強化頸部伸展肌群、提升髖部及大腿後肌的靈活度,降低脊椎的壓力。
單車運動傷害 – 髖臀/會陰
講到單車相關的運動傷害,就不能不提髖部臀部及會陰處的疼痛。坐墊前方的壓迫可能擠壓陰部神經(pudendal nerve),造成恥骨、臀部、會陰部及大腿內側的麻痛,甚至有排尿疼痛、頻尿、性功能障礙等影響。坐骨正對坐墊壓下,可能造成坐骨滑囊炎或近端大腿後肌發炎。解決方法包括調整坐墊形狀、坐墊增加減壓設備,以及最重要的適度休息減少壓迫。
髖部前側的疼痛則常肇因於「髂腰肌症候群」,主要影響到髂肌、腰大肌及髂腰肌滑囊。髂腰肌負責髖關節屈曲及外轉,騎乘單車重複髖部彎曲的動作可能造成髂腰肌發炎,而髂腰肌滑囊作為髂腰肌的緩衝墊,髖部重複屈曲會使髂腰肌持續摩擦滑囊,可能使滑囊發炎。
單車運動傷害 – 阿基里斯腱/蹠骨關節
足部是踩踏單車時的主要著力點,可視為將身體力量轉移到踏板的槓桿。若鞋子太軟、本身有扁平足、足部相對於踏板太後面或是坐墊太低,都可能讓阿基里斯腱承受過大的壓力,造成阿基里斯腱病變或跟骨後滑囊炎甚至產生跟骨骨刺。
若踩踏版主要用前足施力,則可能產生蹠骨關節炎,改善方法是避免小範圍施力,增加足部受力面積。
單車運動傷害 – 手部
手腕長時間以不良姿勢承受身體施加於把手的力量,可能造成正中神經或尺神經壓迫。正中神經病變就是俗稱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是前三指半麻痛;尺神經病變的症狀則是後一指半麻痛。改善方式是加上握把套、適度休息、經常變化握把手的姿勢。
單車運動傷害的治療方法
單車相關的累積性、過度使用運動傷害最重要的是調整訓練量及強度,並且全面檢視騎行姿勢設定,避免持續損傷。若傷害已經造成,下面是醫療端會採取的治療方式: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修復,並且加強局部循環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受傷的筋膜軟組織,並且檢查是否關節不穩定或肌力不足,以運動治療強化相關肌群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發現肌腱/韌帶受傷產生積液或關節發炎積水,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增生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若組織明顯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藥物選項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若周邊神經壓迫則可能施行神經解套術,減少神經承受的壓力並且啟動修復反應
單車運動傷害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腰背核心肌力及臀中肌相對不足是單車運動傷害常見的原因,可以透過下列運動強化肌力。
結語
單車越來越風行,是很好的休閒或挑戰自我運動,然而單車重複性動作的特質,容易造成累積性的過度使用運動傷害,上路前調整好騎行姿勢,並且強化高度使用的相關肌群,才能享受單車運動而且遠離運動傷害。
參考資料
- Silberman MR. Bicycling injuries. Curr Sports Med Rep. 2013 Sep-Oct;12(5):337-45
- Robidoux CG.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a Cyclist with Overuse Injury.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22 Feb;33(1):15-29
- Kotler DH, Babu AN, Robidoux G. Prevention,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Cycling-Related Injury. Curr Sports Med Rep. 2016 May-Jun;15(3):199-206\
- Oja P, Titze S, Bauman A,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cycling: a systematic review.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1; 21:496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3-10-24 11:36:152023-10-24 11:47:54健康騎車看這裡 – 談單車常見的運動傷害
純純最近發現她懷孕了,一方面很開心要迎接新生命,另一方面純純在想,懷孕後還能持續運動嗎?純純是每天都要跑步加上重訓的重度運動愛好者,純純不知道懷孕後如果持續運動,會不會影響寶寶?如果可以持續運動,需不需要做什麼調整?
產前運動安全嗎?
許多準媽媽最擔心的是懷孕中運動會不會影響寶寶。醫學研究指出,只要媽媽本身沒有比較複雜的狀況,例如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先前懷孕有過併發症等狀況,產前運動「並不會」增加流產、早產或胎兒生長遲滯等問題。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及美國運動醫學會都建議,產前就有運動習慣的媽媽應該維持運動,產前沒有運動習慣的媽媽更應該趁這個機會,培養運動的習慣。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懷孕期應該要做到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然而只有不到三成的美國婦女有達到這個標準。
因此,懷孕期間只要是從事經過醫師確認、由專業人員監督下的運動,其實是安全的。此外,準媽媽們運動還有很多好處。
產前運動有什麼好處?
許多醫學研究都已經證實,產前運動有許多好處,包括:
- 減少媽媽發生產後憂鬱的機率
- 減少孕期及產後發生下背痛的可能性
- 更有機會安全的自然產
- 減少懷孕期間體重過度上升
- 降低妊娠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率
- 降低寶寶早產的機率
- 降低非自願性剖腹產的機率
產前運動要注意什麼?
原則上孕期的前三個月較不穩定,建議跟醫師討論運動的調整方式。媽媽運動時要注意水分補充、避免在潮濕及悶熱的環境下運動,建議運動的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不要到已經口渴或尿液顏色變深了才補充水分。要提醒的是,懷孕期間運動不可從事躺著超過20分鐘的運動,否則可能造成血液回流不順。如果有下列症狀,建議停止運動,諮詢醫師。
- 陰道出血
- 腹痛
- 會痛且規則的子宮收縮
- 羊水滲出
- 頭痛、頭暈
- 胸痛
- 肌肉無力甚至影響平衡
- 小腿腫痛
產前運動這樣做
產前要避免碰撞性運動及潛水,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原則上對懷孕中的媽媽安全且有益,然而個人化的調整相當重要,例如體重過重的媽媽,運動上就要從低強度、短時間的運動開始,再視狀況逐漸調整。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後,在治療師或教練的陪伴下從事產前運動,也能依照個人狀況,設計骨盆底肌訓練、腹直肌分離的復健運動訓練等。
下列是一般狀況下可以安全從事的產前運動:
- 走路
- 固定式腳踏車
- 有氧運動
- 肌力訓練,例如使用彈力帶
- 伸展運動
- 水中運動
結論
產前運動對媽媽及寶寶不僅無害,其實有很大的幫助。只要經過詳細評估及專人指導,有運動習慣的媽媽可以勇敢繼續運動,產前沒有運動習慣的媽媽,更該趁這個機會動起來!
參考資料
- Romeikienė KE, Bartkevičienė D. Pelvic-Floor Dysfunction Prevention in Prepartum and Postpartum Periods. Medicina (Kaunas). 2021 Apr 16;57(4):387
-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umber 804. Obstet Gynecol. 2020 Apr;135(4)
- Dipietro L, Evenson KR, Bloodgood B, Sprow K, Troiano RP, Piercy KL, Vaux-Bjerke A, Powell KE; 201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An Umbrella Review.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9 Jun;51(6):1292-1302
- 201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Scientific Report. Washington(DC):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8. Accessed Oct 202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12-13 15:05:142022-12-13 15:05:14產前運動安全嗎?懷孕中運動要注意哪些事?
新生命誕生後,許多女性不僅要學習身為媽媽的新身份,更要面對回歸職場的挑戰,許多媽媽就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研究發現,多數女性生產完後的運動狀態比生產前少,很多時候體重就不知不覺的上升。產後盡可能逐漸恢復運動習慣,對媽媽有一輩子的好處。生產完只要醫療上穩定,其實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從事運動。究竟產後運動有哪些好處?產後運動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
產後運動不憂鬱
據統計,10%的媽媽受產後憂鬱所苦。產後憂鬱不只影響媽媽的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哺乳狀態及母嬰連結。此外,媽媽罹患產後憂鬱更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狀態。值得慶幸的是,研究顯示媽媽產後從事運動,可以減少產後憂鬱的症狀,不管是有氧運動、媽媽自己喜歡的運動或是團體運動,都有幫助。
產後運動可以增加媽媽的社會互動機會,提升健康狀態也幫助減重,提升媽媽的自信心,減少落入憂鬱漩渦的可能性。
運動的媽媽更健康美麗
產後運動還有許多好處,包括:
- 幫助子宮復原,避免產後出血
- 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秘
- 強化骨盆底肌,減少尿失禁的發生率,也預防子宮脫垂
- 幫助身材恢復
要特別一提的是,許多媽媽產後受「腹直肌分離」(diastasis recti)所困擾,覺得肚子鬆垮凸出又無力。由於懷孕期間的激素,加上逐漸長大的胎兒給腹部施加的壓力,腹部兩側的腹直肌會拉寬,若在肚臍的高度,兩側腹直肌距離超過2.7公分,就是醫學上的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分離不只影響外觀,更可能影響骨盆及核心肌群的穩定度,甚至造成疼痛。產後強化腹部肌肉、核心肌群及骨盆肌群可以讓媽媽更快脫離腹直肌分離。
產後運動會讓母奶量變少嗎?
許多媽媽擔心運動會不會讓母乳量變少,醫學研究告訴我們,規律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強化媽媽的心肺功能,而且並不會影響母乳量、母乳成分以及寶寶的發展。
要提醒的是,哺乳中的媽媽可以運動前先餵寶寶或是擠奶,避免運動時的不適。此外,運動的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不要到已經口渴或尿液顏色變深了才補充水分。
產後運動這樣做
產後運動的重點在於穩定後即可開始,從事循序漸進的骨盆底肌及腹肌等強化問題,建議在有經驗的醫師、治療師及教練團隊的陪伴下,一步步強化身體,回到甚至超越產前的身體狀態,以下是產後初期可以做的運動。
結論
媽媽產後照顧寶寶,更要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產後運動可以減少產後憂鬱及尿失禁的發生,更可以幫助媽媽的心肺健康及外觀,媽媽一起動起來吧!
動作示範:仁生復健科診所 黃靖芝 物理治療師
參考資料
- Rasmussen MH, Strøm M, Wohlfahrt J, Videbech P, Melbye M. Risk, treatment duration, and recurrence risk of postpartum affective disorder in women with no prior psychiatric histor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17 Sep 26;14(9)
- Benjamin DR, van de Water AT, Peiris C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in the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periods: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iotherapy. 2014 Mar;100(1):1-8
- Carrera Pérez C, Da Cuña Carrera I, González González Y. ¿Cuál es el mejor ejercicio para la rehabilitación de la diástasis abdominal? [What is the best exercise for rehabilitation of abdominal diastasis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cion (Madr). 2019 Jul-Sep;53(3):198-210
-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umber 804. Obstet Gynecol. 2020 Apr;135(4)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12-13 15:04:382022-12-13 15:04:38產後運動好處多,媽媽一起動起來
儘管已經年屆50,阿彥依然是運動健將,跑步、足球及籃球都是箇中好手。這天跟朋友踢了整天足球,隔天依然體能滿檔去爬郊山。然而下山的時候速度快了些,在腳掌踩地、膝蓋要打直的瞬間,阿彥聽到「啪」一聲,接著大腿接近膝蓋的地方開始腫痛,連走路都沒辦法。阿彥硬撐著下山,接著直接到復健科報到。醫師用超音波詳細檢查後發現阿彥的股四頭肌末端撕裂,此外已經有血腫的狀況。阿彥很擔心會不會以後再也無法運動了,醫師告訴阿彥用增生療法搭配循序漸進的復健運動訓練,他一定可以再回到運動場上,聽到這裡阿彥就放心了。
股四頭肌在哪裡?為什麼重要?
股四頭肌(Quadriceps)是大腿前方的大肌群,由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與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四條肌肉組成。
股四頭肌主要負責髖部彎曲及膝蓋伸直的動作,例如踢球、走路跑步時的擺盪及腳掌著地要踏出的瞬間出力。其中股直肌還要負責穩定骨盆,避免跑跳著地或踏出腳步時產生骨盆的向前位移。然而股四頭肌並不是獨自工作,必須與大腿後肌共同協調合作才能做出良好膝蓋彎曲伸直的動作,若協調不順或其中一組肌群的肌力不足/失能,就可能給膝蓋帶來過大的壓力,造成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及半月板撕裂等狀況。
為什麼股四頭肌會撕裂?
股四頭肌撕裂常見於需要爆發力衝刺、快速變換方向的運動,例如籃球、排球、羽球。在平地慢跑對股四頭肌造成的壓力不大,然而跑下坡則會對股四頭肌帶來很大的壓力,增加撕裂的風險。此外,在耐力運動的末期,例如10公里的跑步,股四頭肌會因為已經累積了許多疲勞、且承擔減速及落地時的壓力,因此肌腱撕裂的風險也較高,建議運動後還是要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耐力型運動也要在專業指導下逐漸提升強度。
股四頭肌撕裂發生在慣用腳的機率是非慣用腳的兩倍,可能跟在功能性動作時的肌力不協調不佳有關。2022年的研究發現,若股四頭肌或大腿後肌曾經受傷過,或參與高強度運動,則產生股四頭肌撕裂的風險較高,然而股四頭肌撕裂跟年紀及體重沒有明顯的關聯性,重點是強化肌群的協調穩定性及強度,並不會因為年紀較大,股四頭肌撕裂的風險就較高。
股四頭肌撕裂有哪些症狀?
若有下列狀況就可能是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建議儘速就診。
- 聽到「啪」一聲,之後大腿前側越來越腫脹
- 無法將身體重量放在受傷側的腳
- 膝蓋前側往大腿方向覺得疼痛
- 大腿前側可能會有發現凹陷,常在膝蓋前側往上2公分
- 膝蓋難以伸直,會疼痛或無力
- 躺著時無法將患側下肢抬高
股四頭肌拉傷/撕裂怎麼辦?
若懷疑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且疼痛,可使用拐杖輔助行走。急性期可冰敷15 ~ 20分鐘減緩腫脹,搭配止痛藥物紓緩症狀,將患部適度加壓可降低之後產生血塊的機率。
股四頭肌的部分撕裂通常不需要開刀,復健科醫師以超音波評估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的程度不僅可以快速診斷,若有積血更可能以超音波導引將血塊抽吸出來,並且搭配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促進拉傷或撕裂的股四頭肌修復。值得一提的是,超音波也可以追蹤復原程度,作為後續復健運動的參考。
若是較為嚴重的股四頭肌撕裂,則會建議休息3 ~ 6週,並且每週追蹤復原程度,再評估後需活動的進程。股四頭肌完全撕裂相當少見,但若發生則需要開刀縫合。
股四頭肌拉傷/撕裂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當躺著稍微抬腳不會疼痛,就可以開始從事復健運動。要特別一提的是,不要做到會覺得疼痛的程度。股四頭肌居家復健運動如下,要注意的是,實際復健進展因人而異,請與你的醫師及治療師教練討論自己的復健運動進度,以及回到運動場上的進程。
結語
大腿前側的疼痛,常跟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有關,若疼痛持續影響生活,應儘早就醫,評估股四頭肌及周遭關節韌帶等軟組織,若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多數股四頭肌的拉傷及撕裂可以完全康復,讓我們不留下舊傷、回到運動場上奔馳!
參考資料
- Mendiguchia J, Alentorn-Geli E, Idoate F, Myer GD. Rectus femoris muscle injuries in football: a clinically relevant review of mechanisms of injury,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Br J Sports Med. 2013 Apr;47(6):359-66.
- Lipps DB, Oh YK, Ashton-Miller JA, Wojtys EM. Effect of increased quadriceps tensile stiffness on peak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train during a simulated pivot landing. J Orthop Res. 2014 Mar;32(3):423-30
- Pietsch S, Pizzari T. Risk Factors for Quadriceps Muscle Strain Injuries in 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22 Jun;52(6):389-400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08-23 10:24:302022-08-23 10:24:30大腿前側好痛,竟然是股四頭肌撕裂!
據統計,2018年全球新診斷的癌症人數超過1800萬,美國研究估計,每三個美國人就有一個人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被診斷出癌症;衛福部民國109年統計資料顯示,儘管癌症連續第39年蟬聯10大死因之首,但癌症死亡率卻是自民國98年以來首次下降。隨著醫療的進步,罹患癌症不代表即將面對人生的終點,據統計台灣近6成的癌症病人在診斷5年後依然活著,因此如何活出精彩的癌後人生,是許多癌友共同的課題。
運動的好處眾所皆知,可以提升免疫力、改善心情、提升骨質密度、控制慢性病、以及降低罹癌的風險,然而癌症病友可以運動嗎?有什麼好處?應該怎麼運動呢?
癌友運動的好處
許多癌友有心肺功能及肌力下降、容易疲倦等狀況,跟癌細胞造成的惡性體質有關,也常跟癌症的治療(例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有關;此外癌友也常有焦慮、憂鬱及身體功能的下降,以上狀況都會使癌友的生活品質下降。
許多研究發現,運動對各種種類的癌友在癌症治療的前中後各階段都安全而且有益處,可以降低疲倦感、焦慮、憂鬱,並且強化身心狀態,達到更好的睡眠及生活品質。接著我們來看針對癌友的運動處方以及運動的注意事項。
癌友的運動處方
- 伸展柔軟度訓練:經過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後的肌肉纖維會變短也比較沒有彈性,因此運動前後都應該做拉筋伸展,平時也可以瑜伽伸展。若是頭頸癌患者經放射治療後肌肉攣縮,也應該做肩頸的伸展。
- 有氧運動:每週3 ~ 5天、30 ~ 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以邊運動邊說話的程度),例如慢跑、快走、游泳、自行車等,目標一周累積時間到150分鐘。較為虛弱的癌友,可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從運動10 ~ 20分鐘開始,循序漸進達到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若剛化療完免疫力低下,需避免外出,可改為室內快走、跑步機或上下樓梯。
- 肌力訓練:每週3 ~ 5天,從事大肌群的中等強度肌力訓練,例如迷你深蹲(手扶穩定的平面再深蹲)、弓箭步、在堅固的椅子上反覆由坐到站再由站到坐、伏地挺身 (簡易版可以把牆當做地板)、橋式等運動。
癌友運動的注意事項
原則上癌友運動是安全而且有益的,建議依照個人狀況,調整運動的種類以及進程,勿對身體造成過度的負擔,此外也要有充足的休息以及營養補充讓身體恢復,以下是癌友運動的注意事項:
- 若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應避免高衝擊性的運動,例如籃球、羽球等,以免對骨頭造成過度負擔甚至骨折,可以游泳為主,減少骨頭的承重,惟身體有人工造口或是留置管路則應避免游泳
- 若有淋巴水腫造成肢體腫脹的狀況,從事肌力訓練時應穿戴壓力衣或袖套,避免肌肉收縮壓力過大,使淋巴液更難回流
- 若運動產生心悸、呼吸急促、胸悶等狀況,由醫師評估,並調整運動內容
結語
知名超馬好手陳彥博罹患咽喉癌後,經過治療及訓練,跑出極地超馬總冠軍。癌後人生依然可以運動,依然可以很精彩,決定權操之在己!請跟你的醫師討論,狀況允許的話,讓我們一塊踏出癌後運動的第一步吧!
參考資料
- Maddocks, M. (2020).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training in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40, 1–6
- MCTIERNAN, A., FRIEDENREICH, C. M., KATZMARZYK, P. T., POWELL, K. E., MACKO, R., BUCHNER, D., PESCATELLO, L. S., BLOODGOOD, B., TENNANT, B., VAUX-BJERKE, A., GEORGE, S. M., TROIANO, R. P., & PIERCY, K. L. (2019).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cer Prevention and Survival: A Systematic Review.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51(6), 1252–1261.
- Effects of Exercise on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Those with Cancer.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 Stout, N. L., Baima, J., Swisher, A. K., Winters-Stone, K. M., & Welsh, J. (2017).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ercise Systematic Reviews in the Cancer Literature (2005–2017). PM&R, 9, S347–S384.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06-25 17:16:482022-07-14 22:21:33癌症病友可以運動嗎?應該怎麼運動?
美美的新工作需要穿高跟鞋跑業務,一天走上7~8個小時是常態,最近忙得連運動的時間都沒有。這天為了趕公車小跑了一下,突然聽到「啪」一聲,之後覺得小腿一陣劇痛,走路都有困難。美美趕緊到復健科門診,醫師用超音波檢查後告訴美美她的腓腸肌撕裂而且有積血,最好儘快抽吸出來。美美想起大學瘋狂打網球的時期,有一次是比賽到一半小腿劇痛,那時醫師說是小腿肌肉撕裂,也就是「網球腿」。但自己最近都沒什麼運動,怎麼會突然小腿肌肉撕裂呢?
小腿肌肉拉傷、網球腿、小腿肌肉撕裂怎麼區分?
小腿後方肌群包括:腓腸肌、比目魚肌、膕肌及蹠肌,主要負責腳踝活動、踮腳尖的動作。需要小腿出力快速將腳蹬出的運動都可能造成小腿肌肉拉傷,尤其是需要快速轉換行進方向的運動,例如跑步、網球、羽球、籃球等。然而不只運動會造成小腿肌肉受傷,長期不良姿勢,例如穿高跟鞋走路,或者體重過重,也都可能使小腿肌肉拉傷。
小腿肌肉拉傷常見於暖身不足或是已經累積過度疲勞的狀況,研究顯示20%小腿拉傷的患者在受傷之前就偶爾有小腿痠脹緊繃的感覺,暗示可能當時小腿肌群已經過度疲勞。除了運動強度高且頻繁的年輕運動員,研究發現40 ~ 70歲的男性運動愛好者反而小腿拉傷的比例更高,原因可能是肌力相對不足及之前有過小腿的舊傷。
較嚴重的小腿肌肉拉傷可能造成肌肉撕裂,膝蓋打直時做彎曲腳踝出力的動作常造成小腿肌肉撕裂。最常撕裂的小腿肌肉是腓腸肌及比目魚肌:
- 腓腸肌:腓腸肌撕裂常見於起跳或衝刺的瞬間,因此通常是急性傷害。腓腸肌撕裂(特別是腓腸肌的內側頭)常見於網球選手,因此俗稱「網球腿」。
- 比目魚肌:比目魚肌撕裂常見於膝蓋及腳踝同時處於彎曲狀態下的出力,例如跳躍狀態落地的瞬間及步行/跑步上坡。比目魚肌撕裂通常跟長期疲勞累積的傷害有關,例如長跑愛好者。一個比目魚肌撕裂常見的情境是,長跑到最後的上坡時突然小腿劇痛,就可能是比目魚肌撕裂。
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有哪些症狀?
若有下列狀況就可能是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建議儘速就診。
- 聽到「啪」一聲,之後小腿像被踢到一般劇痛
- 無法將重量放在受傷側的腳,腳尖著地比較舒服
- 腳背向上會覺得疼痛
- 小腿抽痛
- 小腿外觀腫脹,甚至出現瘀血
- 小腿肌肉拉傷/撕裂怎麼辦?
若疑似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當下小腿過度疼痛可使用拐杖,並且讓腳跟高於腳尖。急性期可冰敷15 ~ 20分鐘減緩腫脹,搭配止痛藥物紓緩症狀,將患部適度加壓可降低之後產生血塊的機率。
復健科醫師會以超音波評估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的程度,若有積血則可能以超音波導引將血塊抽吸出來,並且搭配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促進撕裂的肌肉修復。肌肉修復的過程中,宜持續以超音波追蹤復原程度,作為後續復健運動的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小腿疼痛不一定都是小腿肌肉受傷,醫師還會評估是否有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阿基里斯腱撕裂、撕裂性骨折、周邊神經壓迫或是深部靜脈栓塞等。
小腿肌肉拉傷/撕裂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許多人肌肉拉傷就會想先伸展一下肌肉,甚至伸展到疼痛的程度,覺得可以幫助肌肉復原。其實肌肉撕裂傷在初期不應該做伸展運動,可能會影響肌肉的修復過程。小腿肌肉拉傷/撕裂的復健運動原則上可以分成三階段,要注意實際的復健進展因人而異,請與你的醫師及治療師團隊討論自己的復健運動進度。
若能走路不跛行,便開始拿掉拐杖正常走路,一天三次、每次10分鐘。踮腳尖若不會痛,則可以做肌力訓練如下:
可在平面輕鬆跑、騎單車或飛輪。肌力訓練可以做小腿的離心訓練,示意圖如下:
逐漸加強跑步的時間及速度,強化平衡及穩定性。小腿肌肉撕裂一般需要8 ~ 12週才能完全回到原本的運動狀態。
結語
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相當常見,運動愛好者常肇因於暖身不足或是累積過度疲勞;一般人即使不運動,也可能因為體重過重或是長期不良姿勢例如長時間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拉傷甚至撕裂傷。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並不可怕,及早診斷治療、擬定復健計畫,依然可以回到運動場上奔跑。
參考資料
- Green B, Pizzari T. Calf muscle strain injuries in 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Br J Sports Med. 2017 Aug;51(16):1189-1194.
- Bright, J. M., Fields, K. B., & Draper, R. (2017).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alf Injuries. Sports health, 9(4), 352–355.
- Yong JR, Dembia CL, Silder A, Jackson RW, Fredericson M, Delp SL. Foot strike pattern during running alters muscle-tendon dynamics of the gastrocnemius and the soleus. Sci Rep. 2020 Apr 3;10(1):5872
- van Langevelde K, Spinnato P, Carpenzano M, Moio A. Spontaneous bilateral 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rupture. BMJ Case Rep. 2019 Mar 31;12(3):e22925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06-25 17:10:302022-07-14 22:21:18運動小腿好痛是「網球腿」?不運動也會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
據統計,1995年男性馬拉松跑者的平均完賽時間不到4小時,然而到了2012年,平均完賽時間竟然將近4小時20分。原因不是人類的體能越來越差,而是因為加入馬拉松這項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年紀也越來越大。
跑步在全世界都越來越熱門,光台灣一年就舉辦超過10場馬拉松賽事。跑步是一項相對簡單而且可以單人從事的運動,此外又可以提昇心肺耐力,然而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是,跑步會不會磨損膝蓋軟骨,甚至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呢?
跑步會造成軟骨磨損嗎?
2021年發表在運動醫學期刊(Sports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核磁共振檢測跑步後的膝關節軟骨確實會暫時變薄,然而很快就會回復原本的厚度,此外也推論跑步並不會對軟骨造成新的病灶。
另一個2021年的研究也支持這個論點。膝蓋關節液中軟骨基質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的濃度上升跟退化性關節炎有關,研究發現跑步後半小時,軟骨基質蛋白的濃度上升,然而1~2小時後就恢復正常。原因可能是跑步時的壓力將軟骨中的水分及代謝廢物擠出,由於軟骨沒有血流供應,因此營養供給及廢物排除都要依靠關節液,跑步對膝蓋造成的壓力其實是幫助軟骨的代謝。
因此跑步不僅不會磨損軟骨,反而是幫助膝蓋軟骨新陳代謝、排除廢物。
跑步會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嗎?
很多人會用「跑步會使退化性膝關節炎提早報到」作為不跑步的藉口,真的是這樣嗎?一個收納超過2000位45~79歲業餘跑者的研究發現,相較於不跑步的人,跑者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機會反而較低。
然而另一個針對專業長距離跑者的研究發現,專業跑者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3倍。
因此,若是一般為健康而跑的跑步,不僅不會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反而有保護的效果,然而若你是目標在四小時內完成馬拉松賽事的選手,確實可能提高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機率。
怎麼跑步才不會傷害膝蓋?
要避免跑步的運動傷害,跑前的暖身及跑後的舒緩伸展至關重要,然而不是隨便扭扭拉伸一下就是暖身跟舒緩。
建議暖身運動以動態伸展為主,而非單純特定姿勢的靜態伸展。動態伸展是在一定範圍內活動關節及肌肉,目標是增加肌肉延展性、關節活動度,也有部分肌力訓練的成分。以下是可以參考的動態伸展運動:
運動後的舒緩伸展也別忘了,可以排除肌肉內的乳酸、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並且維持肌肉的彈性及肌耐力。以下是可以參考的舒緩伸展運動:
跑步時膝蓋痛怎麼辦?
跑步膝蓋痛多數時候不是退化性關節炎,反而是滑囊炎、內外側副韌帶、髂脛束、半月板或十字韌帶的問題更為常見。醫師在診間會以超音波確認上述軟組織是否有受傷,並視情況建議復健、運動治療,或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病灶。
若已經進展為退化性膝關節炎,2021年的研究顯示,類固醇及玻尿酸在3個月內的止痛效果良好,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在6個月後的長期追蹤效果較佳。
結語
正確的跑步,不僅不會傷害膝蓋,反而對膝蓋軟骨的新陳代謝有益,讓你遠離退化性膝關節炎,然而跑步前別忘了動態伸展,跑步後記得要伸展舒緩筋骨,才能遠離運動傷害。如果跑完步後膝蓋有任何不舒服,不要猶豫大步奔向復健科診間吧!
參考資料
- Dong, X., Li, C., Liu, J., Huang, P., Jiang, G., Zhang, M., Zhang, W., & Zhang, X. (2021). The effect of running on knee joint cartil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47, 147–155.
- Khan, M. C. M., O’Donovan, J., Charlton, J. M., Roy, J. S., Hunt, M. A., & Esculier, J. F. (2021). The Influence of Running on Lower Limb Cartil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icine.
- Chakravarty, E. F., Hubert, H. B., Lingala, V. B., Zatarain, E., & Fries, J. F. (2008). Long Distance Running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35(2), 133–138.
- Driban, J. B., Hootman, J. M., Sitler, M. R., Harris, K. P., & Cattano, N. M. (2017). Is Participation in Certain Sports Associated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52(6), 497–506.
- Anil, U., Markus, D. H., Hurley, E. T., Manjunath, A. K., Alaia, M. J., Campbell, K. A., Jazrawi, L. M., & Strauss, E. J. (2021).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Knee, 32, 173–18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06-23 14:33:112022-07-14 22:20:54跑步會磨膝蓋軟骨,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嗎?
為了下個月馬拉松要突破個人最佳紀錄,小林準備了好幾個月,然而隨著跑量逐漸增加,小林發覺小腿內側的骨頭邊緣開始疼痛,本來只是剛開始跑會痛一下,接著繼續跑就好些;然而慢慢進展到一跑就痛,甚至連走路都痛。小林想起有位跑友不久前跑到疲勞性骨折,決定趕緊到復健科就診。復健科醫師詳細檢查了小林的狀況,說小林是得到「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小林急忙問醫師:「我是骨折嗎?我還能跑步嗎?」
什麼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俗稱脛前疼痛(Shin Splints)或夾脛症,是因為運動造成的小腿內側的脛骨邊緣疼痛,位置通常在小腿的下1/3段。常見的劇情是隨著跑量逐漸增加,小腿內側骨頭邊緣感覺疼痛,剛開始跑的時候疼痛,不久後就緩解;然而若不處理甚至增加跑量,小腿內側疼痛會越來越明顯,最後連走路都會痛,最差的情況是一路演進變成脛骨的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很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據統計,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佔所有跑步相關的下肢運動傷害的比例高達16%。不過不用害怕,只要適當休息及治療,跑步生涯不會因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而終結。
為什麼會有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醫學界認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脛骨承受過度的壓力,造成微小的裂縫,而骨頭的修復能力跟不上受傷的速度,因此造成骨膜及骨頭受傷。研究發現,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疼痛部位有較低的骨密度,而經治療疼痛緩解後,骨密度逐漸回復正常。
這個研究的重點在於,只要給脛骨足夠的休息,身體可以自我修復。看到這裡的你可以摸摸自己小腿前內側硬硬的突出,這就是脛骨。跑步時,脛骨不僅承受身體的重量,跑步時的肌肉收縮也會拉扯骨膜,兩者都可能造成脛骨微小的受傷。日積月累且缺乏足夠休息,就會使脛骨受傷。此外,檢視跑步的姿勢、肌力強度、足型等根本因素,也是應該跟醫師討論的重點。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怎麼辦?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原則上是臨床診斷,意思是醫師根據症狀診斷,若小腿的下1/3段按壓有疼痛感,就可能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原因在於研究顯示,不管是X光、核磁共振(MRI)及骨頭掃描(bone scan),都無法很明確的診斷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影像檢查的意義在於區別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否進展到疲勞性骨折。然而很多時候,X光也無法偵測疲勞性骨折,核磁共振及骨骼掃描對於疲勞性骨折的診斷則比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常常合併其他的下肢傷害,因此在診間就可以操作的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可以快速檢查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否合併其他下肢傷害,例如半月板撕裂等狀況。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休息」是治療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最好的方法。若症狀不嚴重,可以調整跑量及跑速到沒有疼痛的程度。所謂的休息並不代表完全不能運動,可以暫時轉換成不需讓脛骨承受壓力的運動,例如游泳。
關於症狀緩解,急性期時可先以乙醯氨酚類藥物(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緩解疼痛。復健治療包括電療、熱療、雷射等儀器有止痛及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近年研究發現,體外震波可能幫忙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復原。
系統性研究發現,透過鞋墊支撐足弓、分散足部壓力,可以改善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此外,小腿及足部肌群的伸展、肌力強化訓練,也可以降低得到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風險。
要特別提醒的是,許多跑者是因為習慣以腳跟著地,這樣的跑姿讓膝蓋處於伸直狀態,難以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脛骨會承受更大壓力。修正的方法是將著地點向前移到中足,就能減輕脛骨的壓力。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復健運動
什麼時候可以再跑步?
很多跑者受傷後最想知道的是自己何時可以訓練。要提醒的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骨頭受傷,因此復原時間較長,一般需要大約10週才會完全康復。然而不代表要完全休息這麼長的時間,疼痛緩解就可以依照醫師、治療師、教練的指導逐步開始運動,研究統計受傷後平均需要90天才能恢復到以中等速度跑20分鐘。
關於跑量的增加,建議每週增加10%跑量較為安全,近期也有研究建議,可以每週增加最多30%跑量。要提醒的是,跑步時若產生超過2分的疼痛(0分為不痛,10分為最痛),務必停止訓練並且減量。
結語
隨著跑步風氣越來越盛,相關的運動傷害也越來越多。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在跑步愛好者相當常見,由於傷及骨頭,後續復健是相對漫長的過程。一旦受傷,除了症狀治療,務必檢視跑步姿勢、鞋子,並且積極做伸展跟肌力訓練,才能再回到迎風馳騁的路上。
參考資料
- Reinking, M. F., Austin, T. M., Richter, R. R., & Krieger, M. M. (2016).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in Active Individual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Sports Health: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9(3), 252–261.
- Mulvad, B., Nielsen, R. O., Lind, M., & Ramskov, D. (2018). Diagnoses and time to recovery among injured recreational runners in the RUN CLEVER trial. PLOS ONE, 13(10)
- Winters, M., Burr, D. B., van der Hoeven, H., Condon, K. W., Bellemans, J., & Moen, M. H. (2018). Microcrack-associated bone remodeling is rarely observed in biopsies from athletes with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 37(3), 496–502.
- Magnusson, H. I., Ahlborg, H. G., Karlsson, C., Nyquist, F., & Karlsson, M. K. (2003). Low Regional Tibial Bone Density in Athletes with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Normalizes after Recovery from Symptom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1(4), 596–600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06-23 14:42:432022-07-14 22:21:06小腿前側越跑越痛是骨折嗎?談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共同的記憶是體育課前,大家一起「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整齊列隊做伸展運動,然後才開始分組打躲避球。
我們對於暖身運動的認識多半是為了預防運動傷害,然而暖身真的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嗎?怎麼暖身及伸展比較好呢?
暖身運動的好處
運動傷害比你想像的還要常見。以美國為例,有跑步習慣的有4000萬人,其中1000萬人一年至少跑100天,而這群規律運動的人中將近一半,一年至少受傷一次,據統計多數是使用過度,少數是外傷。
暖身運動傳統上認為可以在運動前活化肌肉纖維及神經,並且有以下好處:
- 增加血流量
- 肌肉溫度上升
- 代謝速度上升
- 提高能量使用效率
- 提升無氧呼吸效率
- 肌肉纖維收縮力
- 肌肉纖維神經傳導速率
然而要怎麼暖身才能讓運動表現更好,並且減少運動傷害呢?我們來看科學證據怎麼說。
靜態伸展 vs. 動態伸展
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是傳統常做的暖身運動,以特定姿勢將身體拉伸,將肌肉纖維拉長到極限,維持15 ~ 60秒。傳統上認為靜態伸展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
然而一個2013的研究比較兩種不同的暖身運動:靜態伸展下半身肌肉 vs 動態下肢阻力訓練,對於槓鈴蹲舉的影響,結果發現靜態伸展過後,蹲舉重量下降8.36%,下肢穩定度更是下降22.68%。後續研究則發現,靜態伸展可能對跑步衝刺造成的急性肌肉傷害有部分幫助,但是無法減少運動傷害。甚至有研究發現,靜態伸展可能使肌肉變得不穩定、肌力及爆發力下降,進而增加受傷的可能性。
因此,不建議暖身只做靜態伸展,而且單一動作不可超過60秒,否則可能反而造成肌肉纖維損傷。
目前科學證據建議暖身運動以動態伸展為主。動態伸展 (dynamic stretching)是在一定範圍內活動關節及肌肉,目標是增加肌肉延展性、關節活動度,也有部分肌力訓練的成分。比起靜態伸展,動態伸展更能模擬實際運動動作。如果大家有玩過健身環,就會發現在暖身運動的部分,遊戲有提醒,運動前只做靜態伸展反而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機會,看到這裡的你,就知道這個建議是有科學根據的唷!那根據科學證據,運動前怎麼暖身最好呢?
正確的暖身步驟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運動前的暖身約5 ~ 10分鐘,包括輕度的跑步及伸展。建議可以下面的流程做暖身運動:
- 有氧運動:快走到慢跑,活化心肺功能
- 動態伸展
- 模擬特定運動過程的訓練 (sports-specific warm up),例如小型場地比賽 (Small-sided games)
以下是可以參考的動態伸展運動:
運動完的伸展緩和運動
運動後的伸展收操的好處則比較沒有疑義,可以排除肌肉內的乳酸、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並且維持肌肉的彈性及肌耐力。建議運動完15分鐘內做伸展,此時肌肉彈性較好也還留有運動後的溫度。
結語
要享受運動的美好,但也要遠離運動傷害,正確運動前暖身及運動後伸展,才能讓我們的運動生涯長長久久呦!
參考資料
- McGowan, C. J., Pyne, D. B., Thompson, K. G., & Rattray, B. (2015b). Warm-Up Strategies for Sport and Exercise: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Sports Medicine, 45(11), 1523–1546.
- Behm, D. G., Blazevich, A. J., Kay, A. D., & McHugh, M. (2016b). Acute effects of muscle stretching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range of motion, and injury incidence in healthy active individuals: a systematic review.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41(1), 1–11.
- KAY, A. D., & BLAZEVICH, A. J. (2012). Effect of Acute Static Stretch on Maximal Muscle Performance.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44(1), 154–164.
- Mansoori, S., Moustafa, I., Ahbouch, A., & Harrison, D. (2021). Optimal duration of stretch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53(1)
- Azuma, N., & Someya, F. (2020). Injury prevention effects of stretch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 by physical therapists in male high school soccer play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30(11), 2178–2192.
- Gergley, J. C. (2013). Acute Effect of Passive Static Stretching on Lower-Body Strength in Moderately Trained Men.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7(4), 973–977.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0
0
serena900
/wp-content/uploads/2022/04/仁生復健_視覺識別系統.png
serena9002022-06-23 14:22:362022-07-14 22:20:42如何正確暖身/伸展避免運動傷害?
Scroll to top
官方網站設計
, 設計品牌
, 台北品牌設計
, 台南品牌設計
, 品牌設計
, LOGO設計
, 台北LOGO設計
, 台南LOGO設計
, 名片設計
, 台北名片設計
, 台南名片設計
, CIS企業識別設計
, 設計LOGO
, 台北設計LOGO
, 台南設計LOGO
, 視覺設計
, 網頁設計
, 台北網頁設計
, 台中網頁設計
, 台南網頁設計
, 高雄網頁設計
, 網站設計
, 台北網站設計
, 台中網站設計
, 台南網站設計
, 高雄網站設計
, 官網設計
, 台北官網設計
, 台中官網設計
, 台南官網設計
, 高雄官網設計
, 公司官網設計
, 形象官網設計
, 產品官網設計
, 響應式網頁設計
, 響應式網站設計
, 公司網頁設計
, 教會網站設計設計
, 婚攝
, 婚禮攝影
, 婚紗攝影
, 婚攝推薦
, 美式婚禮攝影
, 美式婚紗攝影
, 孕婦寫真
, 親子寫真
, 家庭寫真
, 美式風格婚紗攝影
, 美式風格婚禮攝影
, 台北美式婚禮攝影推薦
, 網站設計
, 網頁設計
, 響應式網頁設計
, SEO最佳化
, SEO搜尋引擎最佳化
, 血壓量測
, 腕式血壓計
, 全自動手臂式血壓計
, 心房顫動偵測
, 體溫計
, 耳溫槍
, 額溫槍
, 熱敷墊
, 電毯
, 中風
, 高血壓
, 血壓計
, 血壓計推薦
, 血壓計品牌
, 歐姆龍
, 百靈
, 台北攝影棚出租
, 台北攝影棚租借
, 攝影棚出租
, 攝影棚租借
, 攝影場地租借
, 專業形象照
, 形象照拍攝
, 個人形象照
, 孕婦禮服出租
, 孕婦禮服租借
, 自助婚紗
, 自助婚紗攝影
, 台北攝影棚出租推薦
, 台北專業形象照推薦
, 孕婦禮服出租推薦
, 自助婚紗推薦
, 婚攝
, 婚禮攝影
, 婚禮紀錄
, 台北親子寫真
, 台南親子寫真
, 台中親子寫真
, 高雄親子寫真
, 台北兒童寫真
, 台南兒童寫真
, 台中兒童寫真
, 高雄兒童寫真
, 台北親子寫真推薦
, 台南親子寫真推薦
, 台中親子寫真推薦
, 高雄親子寫真推薦
, 台南家庭寫真
, 台中家庭寫真
, 高雄家庭寫真
, 台南全家福
, 台中全家福
, 高雄全家福
, 婚攝
, 台南婚攝
, 婚禮攝影
, 自助婚紗
, 台南婚禮攝影
, 台南婚禮攝影推薦
, 新秘
, 新娘秘書
, 新娘造型
, 高雄新秘推薦
, 台北新秘推薦
, 新秘Yuki
, 白色夢幻新秘Yuki
, 新娘秘書Yuki
, 新娘助理
, 高雄新秘
, 台北新秘
, 婚禮婚紗造型
, 新娘妝髮造型
, 新秘彩妝造型
, 自助婚紗造型
, 台北新娘秘書推薦
, 高雄新娘秘書推薦
, 花草風造型
, 自然風格造型
, 室內香氛
, 居家香氛
, 房間香氛
, 空間香氛
, 香氛蠟燭
, 香氛精油
, 居家香精
, 精油香氛
, 居家香氛擴香
, 香氛蠟燭推薦
, 房間香氛推薦
, 香氛品牌推薦
, 嚴選香氛
, 香氛推薦
, 精油推薦
, 高雄葬儀社
, 高雄生命禮儀
, 高雄殯葬服務
, 屏東葬儀社
, 屏東生命禮儀
, 屏東殯葬服務
, 土地整合
, 土地開發
, 投資辦公室
, 廠辦整合規劃
, 工業地
, 徵收土地
, 洲子洋重劃區
, 塭仔圳重劃區
, 寵物氧氣機
, PetO2 寵物氧氣機
, 寵物製氧機
, 寵物專用氧氣機
, 狗用氧氣機
, 貓用氧氣機
, 犬貓氧氣機
, 寵物魚油
, 犬貓魚油
, 貓用魚油
, 犬用魚油
, 狗魚油
, 貓魚油
, 寵物益生菌
, 犬貓益生菌
, 貓用益生菌
, 犬用益生菌
, 狗狗益生菌
, 貓咪益生菌
, 婚禮顧問
, 婚顧
, 婚禮企劃
, 婚禮主持
, 雙語婚禮主持
, 英文婚禮主持
, Wedding mc
, Wedding Planner
, Bilingual Wedding
, Wedding mc in Taiwan
, Wedding mc in Taipei
, Wedding Planner in Taiwan
, Wedding Planner in Taipei
, Bilingual Wedding mc in Taiwan
, Bilingual Wedding mc in Taipei
, 婚禮顧問推薦
, 婚禮企劃推薦
, 提高中古車價
, 二手車收購
, 二手車價格
, 中部二手車商推薦
, 二手車款推薦
, 中古車價格
, 中古車估價
, 中古車收購
, 中古車推薦車商
, 二手車行情
, 代步車推薦
, 彰化中古車推薦
, 台中中古車推薦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