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怎麼辦?治療處置全解析

小鄭的工作一天要穿高跟鞋站著至少8小時,之前就覺得拇趾隱隱作痛,這天下班回家覺得痛到實在難以忍受,小鄭一脫鞋發現拇指關節內側紅腫,而且一碰就痛,小鄭趕緊到復健科門診就醫,醫師用超音波檢查發現,小鄭是嚴重的拇趾外翻合併拇趾滑液囊炎,跟她的扁平足及高跟鞋有關,建議先以超音波導引將滑囊內的積水抽出,並且搭配復健及徒手運動治療,將根本的問題解決。

什麼是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是許多人足部疼痛的元兇。拇趾外翻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拇趾向第二趾偏移10 ~ 15度,甚至拇趾疊到第二趾。

拇趾外翻疼痛的位置通常是在最凸出的地方,也就是足部跟拇趾交界的蹠趾關節。凸出處可能會有紅腫熱痛,甚至造成拇趾滑液囊炎(Bunion),本身若有周邊神經病變或是免疫功能不佳,要注意局部傷口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為什麼會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常見的原因包括:

  • 扁平足:內側足弓塌陷,造成拇趾承受內側的壓力,使拇趾向外翻出
  • 關節過動症候群(Hypermobility syndrome):先天筋膜、韌帶和肌肉過於鬆弛,使得關節穩定度較差
  • 類風濕關節炎:免疫系統失控攻擊自身組織,可能造成身體多處關節炎,包括蹠趾關節
  • 鞋具:楦頭窄的鞋子例如高跟鞋及尖頭皮鞋,會持續擠壓蹠趾關節。特別是高跟鞋,前足特別是第一蹠趾關節承受過多壓力,更會造成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怎麼辦?

拇趾外翻的治療方式包括:

  • 挑選楦頭寬度適合自身足部的鞋子,若本身有扁平足則可挑足弓加強支撐的鞋子
  • 輔具:將大拇趾及第二趾分開
  • 乾針治療:放鬆周邊緊繃的肌肉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抽出拇趾滑液囊炎的積水
  • 徒手運動治療:調整大拇趾位置,放鬆緊繃的關節及周邊肌腱韌帶,並且調整步態
  • 居家運動:強化足部肌力及穩定性

拇趾外翻可做的居家運動如下:

結語

拇指外翻是許多人足下的痛,但只要處置得宜,找到根本原因,挑選適合的鞋具並且接受徒手運動治療及居家運動,可以脫離每一步舉步維艱的生活。

動作示範:
仁生復健科診所 爐子軒 物理治療師
仁生復健科診所 黃琦溱 物理治療師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腿外側、足踝外側踩地就痛,別忘了「腓骨肌腱」疾患!

小蘇假日的休閒活動是直排輪及足球,近期迷上三鐵,不時會去路跑,有時還會去跑山。

這幾個星期,小蘇發現跑步時足踝外側會疼痛,時不時腫脹,而且感覺有東西滑過腳踝內側。小蘇印象中沒有腳踝扭到,但是疼痛似乎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小蘇想起之前復健科醫師提醒過她是高足弓,運動強度較高時要注意腓骨肌腱受傷。小蘇連忙到復健科就診,醫師用超音波檢查後,告訴小蘇她的腓骨肌腱撕裂,建議休養並且接受增生療法注射治療,小蘇很懊惱,到底自己的訓練出了什麼問題?這個賽季會不會報銷?

什麼是「腓骨肌群/肌腱」?

腓骨肌群包括腓骨長肌(peroneus longus)及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是足踝外側重要的肌群,負責蹠屈(腳踩地)、足部外翻(腳底向外)及足踝關節活動的穩定性。

腓骨肌群起源於小腿外側,繞過外踝(腳踝外側的凸起)後,腓骨短肌的肌腱接在第五蹠骨的基部,腓骨長肌則是繞過腳底接在第一蹠骨及楔形骨。

為什麼會有腓骨肌腱疾患?

腓骨肌群負責腳踩地的起始動作及足踝穩定,相當容易被過度使用。腓骨肌腱在繞過外踝處的上下有支持帶包覆以維持穩定性,然而若遭受外傷、使用過度或是腓骨肌腱下方的骨槽(groove)太淺,就可能使包覆肌腱的肌腱受損、肌腱受傷撕裂,或是肌腱脫位,統稱為腓骨肌腱疾患(peroneal tendon disorder)。

除了外傷,會造成腓骨肌腱疾患者主要是會對腓骨肌腱造成過度壓力的活動,包括:

  • 跑上坡、或是不平的地面
  • 會快速變換角度的運動,例如足球、籃球
  • 直排輪,特別若是穿著不合腳的裝備

研究顯示,高足弓會使足部壓力分佈較不平均,也因而更容易有腓骨肌腱疾患;此外反覆腳踝扭傷後、不穩定的腳踝,也比較容易產生腓骨肌腱疾患。

腓骨肌腱疾患有什麼症狀?

常見的腓骨肌腱疾患症狀包括:

  • 站立或是走上坡時腳踝外側疼痛
  • 外踝後側到足踝外側、沿著腓骨肌腱有壓痛,甚至紅腫熱
  • 腳背向上或是足部外翻的動作會造成疼痛
  • 若是嚴重的腓骨肌腱炎,不只活動,連腳踝被動外翻內翻都會疼痛
  • 腳踝活動(特別是腳背向上、足部外翻)時「啪」一聲,感覺有東西滑過外踝

 

腓骨肌腱炎/撕裂/脫位怎麼診斷?

腓骨肌腱疾患透過病史詢問及理學觸診檢查就可以診斷,醫師原則上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確認腓骨肌腱是發炎或者已經撕裂,並且以動態檢查確認是否有肌腱脫位的狀況。此外,腓骨肌腱疾患可能合併蹠骨的撕裂性骨折或是韌帶損傷,因此以超音波一併評估較為完整。

腓骨肌腱炎/撕裂/脫位的治療方法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乙醯胺酚等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及雷射等儀器可以幫助腓骨肌腱修復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腓骨肌腱及周邊肌腱韌帶,並且以運動治療,足踝穩定肌群
  • 輔具:若有足弓問題,以適當鞋墊調整足部壓力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以超音波導引將增生藥物精準注射到腓骨肌腱發炎或撕裂處,若是脫位則注射到受傷的支持帶,加強腓骨肌腱的穩定性,使用的藥物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2014年的臨床研究發現,以PRP注射治療腓骨肌腱疾患,可以促進肌腱癒合,並且長期的功能改善較佳。

腓骨肌腱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結語

腓骨肌腱疾患是小腿外側或足踝外側疼痛相當常見的原因,以增生注射修復受損組織,並且以輔具及徒手運動訓練根本調整足踝穩定性及肌力,才能徹底解決腓骨肌腱疾患。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Heckman DS, Gluck GS, Parekh SG. Tendon disorders of the foot and ankle, part 1: peroneal tendon disorders. Am J Sports Med. 2009 Mar;37(3):614-25
  2. Park HJ, Cha SD, Kim HS, Chung ST, Park NH, Yoo JH, Park JH, Kim JH, Lee TW, Lee CH, Oh SM. Reliability of MRI findings of peroneal tend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lateral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lin Orthop Surg. 2010 Dec;2(4):237-43
  3. Dallaudière B, Pesquer L, Meyer P, Silvestre A, Perozziello A, Peuchant A, Durieux MH, Loriaut P, Hummel V, Boyer P, Schouman-Claeys E, Serfaty JM. Intratendinous injection of platelet-rich plasma under US guidance to treat tendinopathy: a long-term pilot study. J Vasc Interv Radiol. 2014 May;25(5):717-23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屁股痛、髖部外側痛、膝蓋痛、骨盆前傾,別忘了臀中肌!

時序入秋,在辦公室忙了大半年的芃芃等到了涼爽的季節,要進入馬拉松的賽季準備,一週跑超過50公里是家常便飯。這天結束坐在電腦前忙碌的工作,芃芃的屁股整個下午幾乎都黏在椅子上,終於可以迎風奔馳,沒想到起跑沒多久,芃芃的臀部外側從悶痛逐漸變成劇痛,甚至連腿都抬不起來,慌亂的芃芃連忙諮詢跑團教練,經由教練的轉介,來到復健科門診。醫師請芃芃單腳站立並且超音波檢查後,告訴芃芃她的臀中肌受傷而且有輕度撕裂,要先暫停跑步,調整久坐的狀態並且重新訓練臀中肌。

什麼是「臀中肌」?

臀中肌(gluteus medius)起源於骨盆髂骨的後上緣,終止於股骨外側的髖部大轉子。臀中肌的功能包括:

  • 主要負責髖部外展 (腳從側面抬起的姿勢)
  • 輔助髖部彎曲及伸展 (腳向前及向後抬)
  • 輔助髖部內轉及外轉
  • 與闊筋膜張肌及腰方肌共同維持骨盆穩定

最重要的是,臀中肌對走路、跑步及單腳站立的骨盆穩定性很重要。我們想像步行,支撐腳離地時由於失去地面的支撐,可能會垂下,此時臀中肌出力支撐骨盆,讓對側腳可以順利擺盪出去完成連續步態,同時臀中肌會穩定髖關節並且輔助骨盆旋轉,維持步態順暢穩定。

為什麼會臀中肌受傷?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臀中肌處於拉長狀態,久而久之會彈性疲乏,而且缺乏用走站跑跳等姿態活化臀中肌,就可能是使臀中肌的肌力下降,或是俗稱的「臀肌失憶症」。此時一旦給予較大的壓力,例如週間久坐上班、只有週末高強度運動,就可能使臀中肌受傷。

此外,在運動風氣越來越盛的今天,許多人努力精進專項運動,例如單車或馬拉松,但針對核心肌群及臀肌的訓練相對不足,因此就容易造成臀中肌受傷甚至撕裂。

臀中肌受傷有什麼症狀?

臀中肌受傷的症狀包括:

  • 髖部外側在走路、跑步、上樓梯、站立或久坐時,有悶痛或刺痛
  • 側躺壓迫受傷側髖部會疼痛
  • 用患側單腳站立時,骨盆傾斜呈現患側高、健側低

當臀中肌受傷無力,身體其他協同肌群包括股四頭肌等會代償承受更多壓力,而本應一同維持骨盆穩定的同側闊筋膜張肌及對側腰方肌也會代償緊繃,甚至造成下背痛。臀中肌無力造成的不當步態,會使膝蓋承受更大壓力,可能造成膝關節退化或臏骨股骨症候群,以及膝蓋外側的髂脛束緊繃,造成髂脛束症候群,連帶使整個下肢的受力不穩,阿基里斯腱、腓腸肌及足底筋膜都可能受傷發炎。

值得一提的是,臀中肌無力跟骨盆前傾有關,骨盆前傾外觀看起來像是「翹臀」,但實際上會使腰椎角度過凹,長期可能使造成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甚至腰椎神經壓迫,使下肢酸麻或是無力。

臀中肌受傷如何診斷?

若臀中肌受傷,單腳站立會不穩或疼痛,外觀上會骨盆傾斜呈現患側高、健側低。此外,由於臀中肌受傷的疼痛位置跟髖部大轉子疼痛症候群、髖部大轉子滑囊炎、近端髂脛束受傷及髖關節炎相近,醫師會以肌肉骨骼超音波確認病灶,並且釐清臀中肌是拉傷或是撕裂。

臀中肌受傷的治療方法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肌肉鬆弛劑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臀中肌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 輔具:若合併下背肌肉疼痛緊繃,可短期使用護腰輔助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臀中肌、下背肌群、髂脛束及周遭筋膜軟組織,並且檢查是否合併骨盆前傾或不穩定,以運動治療強化相關肌群
  • 體外震波:最大的優點是無侵入性,讓能量穿透表皮直達受傷的組織,促進修復,施打的發數與強度及頻率由醫師依臨床狀況建議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顯示臀中肌嚴重發炎,可以超音波導引將消炎或增生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做急性處理;若臀中肌明顯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藥物選項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研究顯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對嚴重臀中肌撕裂的效果較佳,長期可達到更好的疼痛緩解及生活品質提升

臀中肌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結語

臀中肌受傷相當常見,久坐的上班族及運動愛好者都是高危險群。避免維持久坐加上充足運動,並且強化臀中肌及核心肌群,是遠離臀中肌受傷最好的方法!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LaPorte C, Vasaris M, Gossett L, Boykin R, Menge T. Gluteus medius tears of the hip: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Phys Sportsmed. 2019 Feb;47(1):15-20
  2. Lee JJ, Harrison JR, Boachie-Adjei K, Vargas E, Moley PJ.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s With Needle Tenotomy for Gluteus Medius Tendinopathy: A Registry Study With Prospective Follow-up. Orthop J Sports Med. 2016 Nov 9;4(11)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腳踝足部內側疼痛,當心「脛後肌腱炎」

阿麗最近愛上跑步,一週至少跑10公里。這幾天阿麗發現腳踝內側動了會腫痛, 暖身後好些,但是跑起來之後又會繼續痛。阿麗想說自己又沒扭到腳,應該不久後就會好,然而沒有好轉的跡象,不要說跑步,阿麗連走路都一拐一拐的。聽從跑團教練的建議,阿麗決定到復健科就診。醫師用超音波檢查後跟阿麗說,她是「脛後肌腱炎」,而且還有扁平足。阿麗覺得晴天霹靂,自己活了三十多年才知道有扁平足…

什麼是「脛後肌腱」?

脛後肌(Tibialis posterior)起源於脛骨後外側,穿過小腿後側肌群,繞過脛骨內踝(腳踝內側明顯隆起的突出),主要的脛後肌腱(註:肌肉的末端就是肌腱)接在腳踝內側的舟狀骨,部分脛後肌腱持續前行,接在第二到第四蹠骨及足部的楔骨(cuneiform)及骰子骨(cuboid)。

脛後肌的作用是讓足部做出內翻及向下踩的動作,更重要的是維持內側足弓的動態平衡。脛後肌收縮時能將內側足弓拉起,讓中足後足成為一個穩定的結構,並且讓腓腸肌在步行時更為省力。

為什麼會有脛後肌腱炎?

脛後肌腱就是脛後肌的最末端,接在骨頭的部分。據統計,約3 ~ 10%的人有脛後肌腱炎。脛後肌腱炎的主要成因是長期承受過大的力量,造成微小創傷的累積。此外,脛後肌腱在腳踝內側轉了90度的彎,讓肌腱承受較大的壓力,而此區域的血液循環又相對不好,故容易產生肌腱炎。

要特別一提的是,扁平足的是脛後肌腱炎的高度危險因子,而且互為因果。扁平足的內側足弓塌陷,使脛後肌腱被向下拉離原本的位置,而脛後肌腱負責內側足弓的穩定,一旦受傷又會使足弓的穩定性更差。

其他造成脛後肌腱炎的危險因子包括:

  • 副舟狀骨,意思是天生多一塊舟狀骨,使脛後肌腱附著處不穩定,影響功能
  • 體重過重
  • 運動愛好者
  • 韌帶鬆弛
  • 受過傷,例如腳踝骨折
  • 使用類固醇

脛後肌腱炎有什麼症狀?

有脛後肌腱炎的人通常會在腳踝內側,一直到足部內側疼痛,範圍就像在內踝後方繞一圈。一開始是動了就痛,暖身後好些,但持續活動會繼續痛,疼痛通常跟活動有關。常見症狀包括:

  • 用腳趾站立會痛
  • 上下樓梯、走在不平的地面會痛
  • 足部內側的舟狀骨會明顯突出,影響穿鞋子
  • 難以單腳踮腳尖
  • 平衡感不佳
  • 跛行

什麼是「脛後肌腱失能」?

當脛後肌腱炎嚴重到影響原本的功能,就可能造成脛後肌腱失能,將壓力轉嫁到周邊肌腱韌帶軟組織。現在的觀念是,脛後肌腱炎/脛後肌腱病變/脛後肌腱失能,可以視為同一件事,畢竟肌腱發炎或病變,確實會影響原本應該有的功能。脛後肌腱失能可以分為三級:

  • 第一級:肌腱受傷但尚未影響功能
  • 第二級:肌腱受傷撕裂而且影響功能,影響足部結構
  • 第三級:足部結構變形,造成周邊組織退化
  • 第四級:踝關節退化

脛後肌腱炎的治療方法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脛後肌腱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 輔具:使用鞋墊支撐,減少脛後肌腱受到的壓力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脛後肌腱及足踝周遭筋膜軟組織,並且檢查是否合併踝關節的不穩定/肌力不足,以運動治療強化相關肌群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發現脛後肌腱周邊或踝關節積水,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增生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若脛後肌腱明顯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藥物選項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
  • 手術:若副舟狀骨是持續性脛後肌腱的原因,則會考慮手術將副舟狀骨切除

脛後肌腱炎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結語

脛後肌腱炎是腳踝足部內側疼痛常見的原因,常會合併扁平足。除了將發炎疼痛去除,更要解決根本的原因,例如加上鞋墊支撐或強化足踝肌力,才能根本擺脫脛後肌腱炎的困擾。

參考資料

  1. Ross MH, Smith MD, Mellor R, Vicenzino B. Exercise for 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and clinical guidelines. BMJ Open Sport Exerc Med. 2018;4(1)
  2. Manske MC, McKeon KE, Johnson JE, McCormick JJ, Klein SE. Arterial anatomy of the 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 Foot Ankle Int. 2015 Apr;36(4):436-43
  3. Mann RA, Thompson FM. Rupture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tendon causing flat foot. Surgical treat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5 Apr;67(4):556-61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腳後跟疼痛不只有阿基里斯腱,別忘了「跟骨後滑囊炎」

阿珠多年來習慣天天穿高跟鞋,不穿高跟鞋就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看著好多周邊的朋友都在跑步,阿珠決定也買雙跑鞋加入路跑的行列,跑的時候其實覺得鞋子有點緊,不過阿珠不以為意繼續跑。一週後,阿珠發現右腳後跟很痛,明顯比左邊紅腫,跑上坡或踮腳尖時特別痛。記得之前下背痛拖太久沒治療變成坐骨神經痛,阿珠擔心自己是不是阿基里斯腱受傷,決定這次第一時間就要就醫。復健科醫師檢查後跟阿珠說,她是「跟骨後滑囊炎」,而不是阿基里斯腱的問題,建議阿珠要調整穿鞋的習慣。

什麼是「跟骨後滑囊炎」?

滑囊就像緩衝墊,位於彼此會有相對移動的組織之間。例如在肌腱跟骨頭之間,讓肌腱活動時不會摩擦到骨頭。

跟骨後滑囊的位置,顧名思義在跟骨後方、跟骨跟阿基里斯腱之間,讓阿基里斯腱活動時不會摩擦跟骨,同時吸收走路時的衝擊力。當磨擦過度,例如活動過多或是穿太緊的鞋壓迫跟骨後滑囊,就可能造成「跟骨後滑囊炎」產生疼痛。由於位置相近,跟骨後滑囊炎常會跟阿基里斯腱撕裂或阿基里斯腱接骨點病變混淆,而肌肉骨骼超音波就是區分上述疾病的利器。

為什麼會有跟骨後滑囊炎?

跟骨後滑囊炎在運動愛好者及一般人都相當常見。常見的原因包括:

  • 過度訓練,例如長跑
  • 外傷
  • 鞋子不合。穿高筒鞋運動或常穿高跟鞋,可改穿低筒跑鞋及減少穿高跟鞋的時間
  • 扁平足的足弓塌陷,會拉扯跟骨後滑囊,較容易發生滑囊炎
  • 若跟骨有凸起(Haglund’s deformity),會使跟骨及阿基里斯腱之間的空間更小,使滑囊被夾擠而發炎

值得一提的是,跟骨後滑囊炎並不一定都是上述的物理性因素造成,部分跟風濕免疫疾病,例如痛風及類風濕關節炎等相關,超音波下的表現跟物理性因素造成的跟骨後滑囊炎不盡相同。

跟骨後滑囊炎有什麼症狀?

跟骨後滑囊炎常見的症狀包括:

  • 後腳跟疼痛,特別是上坡時
  • 踮腳尖更痛
  • 後腳跟紅腫
  • 跑步著地及踏出的瞬間特別痛

跟骨後滑囊炎的治療方法

治療跟骨後滑囊炎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改善致病因素,例如過度運動、不穿不適合的鞋子等,才能維持治療的效果。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跟骨後滑囊炎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跟骨、阿基里斯腱及腳踝周遭筋膜軟組織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發現跟骨後滑囊有積水,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若合併周邊組織受傷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藥物選項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

跟骨後滑囊炎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結語

腳後跟疼痛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阿基里斯腱病變,然而跟骨後滑囊炎其實相當常見,治療不難,但是要改變致病原因,例如更換不適合的鞋子或是調整運動的強度及頻率,才是根本脫離跟骨後滑囊炎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Lyman J, Weinhold PS, Almekinders LC. Strain behavior of the distal achilles tendon: implications for insertional achilles tendinopathy. Am J Sports Med. 2004 Mar;32(2):457-61
  2. Brukner P, Khan Karim.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 Ch.32. 3rd edition
  3. Blankstein A, Cohen I, Diamant L, Heim M, Dudkiewicz I, Israeli A, Ganel A, Chechick A. Achilles tendon pain and related pathologies: diagnosis by ultrasonography. Isr Med Assoc J. 2001 Aug;3(8):575-8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動小腿好痛是「網球腿」?不運動也會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

美美的新工作需要穿高跟鞋跑業務,一天走上7~8個小時是常態,最近忙得連運動的時間都沒有。這天為了趕公車小跑了一下,突然聽到「啪」一聲,之後覺得小腿一陣劇痛,走路都有困難。美美趕緊到復健科門診,醫師用超音波檢查後告訴美美她的腓腸肌撕裂而且有積血,最好儘快抽吸出來。美美想起大學瘋狂打網球的時期,有一次是比賽到一半小腿劇痛,那時醫師說是小腿肌肉撕裂,也就是「網球腿」。但自己最近都沒什麼運動,怎麼會突然小腿肌肉撕裂呢?

小腿肌肉拉傷、網球腿、小腿肌肉撕裂怎麼區分?

小腿後方肌群包括:腓腸肌、比目魚肌、膕肌及蹠肌,主要負責腳踝活動、踮腳尖的動作。需要小腿出力快速將腳蹬出的運動都可能造成小腿肌肉拉傷,尤其是需要快速轉換行進方向的運動,例如跑步、網球、羽球、籃球等。然而不只運動會造成小腿肌肉受傷,長期不良姿勢,例如穿高跟鞋走路,或者體重過重,也都可能使小腿肌肉拉傷。

小腿肌肉拉傷常見於暖身不足或是已經累積過度疲勞的狀況,研究顯示20%小腿拉傷的患者在受傷之前就偶爾有小腿痠脹緊繃的感覺,暗示可能當時小腿肌群已經過度疲勞。除了運動強度高且頻繁的年輕運動員,研究發現40 ~ 70歲的男性運動愛好者反而小腿拉傷的比例更高,原因可能是肌力相對不足及之前有過小腿的舊傷。

較嚴重的小腿肌肉拉傷可能造成肌肉撕裂,膝蓋打直時做彎曲腳踝出力的動作常造成小腿肌肉撕裂。最常撕裂的小腿肌肉是腓腸肌及比目魚肌:

  • 腓腸肌:腓腸肌撕裂常見於起跳或衝刺的瞬間,因此通常是急性傷害。腓腸肌撕裂(特別是腓腸肌的內側頭)常見於網球選手,因此俗稱「網球腿」。
  • 比目魚肌:比目魚肌撕裂常見於膝蓋及腳踝同時處於彎曲狀態下的出力,例如跳躍狀態落地的瞬間及步行/跑步上坡。比目魚肌撕裂通常跟長期疲勞累積的傷害有關,例如長跑愛好者。一個比目魚肌撕裂常見的情境是,長跑到最後的上坡時突然小腿劇痛,就可能是比目魚肌撕裂。

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有哪些症狀?

若有下列狀況就可能是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建議儘速就診。

  • 聽到「啪」一聲,之後小腿像被踢到一般劇痛
  • 無法將重量放在受傷側的腳,腳尖著地比較舒服
  • 腳背向上會覺得疼痛
  • 小腿抽痛
  • 小腿外觀腫脹,甚至出現瘀血
  • 小腿肌肉拉傷/撕裂怎麼辦?

若疑似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當下小腿過度疼痛可使用拐杖,並且讓腳跟高於腳尖。急性期可冰敷15 ~ 20分鐘減緩腫脹,搭配止痛藥物紓緩症狀,將患部適度加壓可降低之後產生血塊的機率。

復健科醫師會以超音波評估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的程度,若有積血則可能以超音波導引將血塊抽吸出來,並且搭配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促進撕裂的肌肉修復。肌肉修復的過程中,宜持續以超音波追蹤復原程度,作為後續復健運動的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小腿疼痛不一定都是小腿肌肉受傷,醫師還會評估是否有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阿基里斯腱撕裂、撕裂性骨折、周邊神經壓迫或是深部靜脈栓塞等。

小腿肌肉拉傷/撕裂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許多人肌肉拉傷就會想先伸展一下肌肉,甚至伸展到疼痛的程度,覺得可以幫助肌肉復原。其實肌肉撕裂傷在初期不應該做伸展運動,可能會影響肌肉的修復過程。小腿肌肉拉傷/撕裂的復健運動原則上可以分成三階段,要注意實際的復健進展因人而異,請與你的醫師及治療師團隊討論自己的復健運動進度。

  • 第一階段(1 ~ 3週)

若能走路不跛行,便開始拿掉拐杖正常走路,一天三次、每次10分鐘。踮腳尖若不會痛,則可以做肌力訓練如下:

  • 第二階段(1 ~ 6週)

可在平面輕鬆跑、騎單車或飛輪。肌力訓練可以做小腿的離心訓練,示意圖如下:

  • 第三階段(6週之後)

逐漸加強跑步的時間及速度,強化平衡及穩定性。小腿肌肉撕裂一般需要8 ~ 12週才能完全回到原本的運動狀態。

結語

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相當常見,運動愛好者常肇因於暖身不足或是累積過度疲勞;一般人即使不運動,也可能因為體重過重或是長期不良姿勢例如長時間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拉傷甚至撕裂傷。小腿肌肉拉傷或撕裂並不可怕,及早診斷治療、擬定復健計畫,依然可以回到運動場上奔跑。

參考資料

  1. Green B, Pizzari T. Calf muscle strain injuries in 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Br J Sports Med. 2017 Aug;51(16):1189-1194.
  2. Bright, J. M., Fields, K. B., & Draper, R. (2017).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alf Injuries. Sports health, 9(4), 352–355.
  3. Yong JR, Dembia CL, Silder A, Jackson RW, Fredericson M, Delp SL. Foot strike pattern during running alters muscle-tendon dynamics of the gastrocnemius and the soleus. Sci Rep. 2020 Apr 3;10(1):5872
  4. van Langevelde K, Spinnato P, Carpenzano M, Moio A. Spontaneous bilateral medial head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rupture. BMJ Case Rep. 2019 Mar 31;12(3):e22925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腿前側好痛,竟然是股四頭肌撕裂!

儘管已經年屆50,阿彥依然是運動健將,跑步、足球及籃球都是箇中好手。這天跟朋友踢了整天足球,隔天依然體能滿檔去爬郊山。然而下山的時候速度快了些,在腳掌踩地、膝蓋要打直的瞬間,阿彥聽到「啪」一聲,接著大腿接近膝蓋的地方開始腫痛,連走路都沒辦法。阿彥硬撐著下山,接著直接到復健科報到。醫師用超音波詳細檢查後發現阿彥的股四頭肌末端撕裂,此外已經有血腫的狀況。阿彥很擔心會不會以後再也無法運動了,醫師告訴阿彥用增生療法搭配循序漸進的復健運動訓練,他一定可以再回到運動場上,聽到這裡阿彥就放心了。

股四頭肌在哪裡?為什麼重要?

股四頭肌(Quadriceps)是大腿前方的大肌群,由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與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四條肌肉組成。

股四頭肌主要負責髖部彎曲及膝蓋伸直的動作,例如踢球、走路跑步時的擺盪及腳掌著地要踏出的瞬間出力。其中股直肌還要負責穩定骨盆,避免跑跳著地或踏出腳步時產生骨盆的向前位移。然而股四頭肌並不是獨自工作,必須與大腿後肌共同協調合作才能做出良好膝蓋彎曲伸直的動作,若協調不順或其中一組肌群的肌力不足/失能,就可能給膝蓋帶來過大的壓力,造成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及半月板撕裂等狀況。

為什麼股四頭肌會撕裂?

股四頭肌撕裂常見於需要爆發力衝刺、快速變換方向的運動,例如籃球、排球、羽球。在平地慢跑對股四頭肌造成的壓力不大,然而跑下坡則會對股四頭肌帶來很大的壓力,增加撕裂的風險。此外,在耐力運動的末期,例如10公里的跑步,股四頭肌會因為已經累積了許多疲勞、且承擔減速及落地時的壓力,因此肌腱撕裂的風險也較高,建議運動後還是要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耐力型運動也要在專業指導下逐漸提升強度。

股四頭肌撕裂發生在慣用腳的機率是非慣用腳的兩倍,可能跟在功能性動作時的肌力不協調不佳有關。2022年的研究發現,若股四頭肌或大腿後肌曾經受傷過,或參與高強度運動,則產生股四頭肌撕裂的風險較高,然而股四頭肌撕裂跟年紀及體重沒有明顯的關聯性,重點是強化肌群的協調穩定性及強度,並不會因為年紀較大,股四頭肌撕裂的風險就較高。

股四頭肌撕裂有哪些症狀?

若有下列狀況就可能是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建議儘速就診。

  • 聽到「啪」一聲,之後大腿前側越來越腫脹
  • 無法將身體重量放在受傷側的腳
  • 膝蓋前側往大腿方向覺得疼痛
  • 大腿前側可能會有發現凹陷,常在膝蓋前側往上2公分
  • 膝蓋難以伸直,會疼痛或無力
  • 躺著時無法將患側下肢抬高

股四頭肌拉傷/撕裂怎麼辦?

若懷疑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且疼痛,可使用拐杖輔助行走。急性期可冰敷15 ~ 20分鐘減緩腫脹,搭配止痛藥物紓緩症狀,將患部適度加壓可降低之後產生血塊的機率。

股四頭肌的部分撕裂通常不需要開刀,復健科醫師以超音波評估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的程度不僅可以快速診斷,若有積血更可能以超音波導引將血塊抽吸出來,並且搭配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促進拉傷或撕裂的股四頭肌修復。值得一提的是,超音波也可以追蹤復原程度,作為後續復健運動的參考。

若是較為嚴重的股四頭肌撕裂,則會建議休息3 ~ 6週,並且每週追蹤復原程度,再評估後需活動的進程。股四頭肌完全撕裂相當少見,但若發生則需要開刀縫合。

股四頭肌拉傷/撕裂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當躺著稍微抬腳不會疼痛,就可以開始從事復健運動。要特別一提的是,不要做到會覺得疼痛的程度。股四頭肌居家復健運動如下,要注意的是,實際復健進展因人而異,請與你的醫師及治療師教練討論自己的復健運動進度,以及回到運動場上的進程。

結語

大腿前側的疼痛,常跟股四頭肌拉傷或撕裂有關,若疼痛持續影響生活,應儘早就醫,評估股四頭肌及周遭關節韌帶等軟組織,若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多數股四頭肌的拉傷及撕裂可以完全康復,讓我們不留下舊傷、回到運動場上奔馳!

參考資料

  1. Mendiguchia J, Alentorn-Geli E, Idoate F, Myer GD. Rectus femoris muscle injuries in football: a clinically relevant review of mechanisms of injury,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Br J Sports Med. 2013 Apr;47(6):359-66.
  2. Lipps DB, Oh YK, Ashton-Miller JA, Wojtys EM. Effect of increased quadriceps tensile stiffness on peak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train during a simulated pivot landing. J Orthop Res. 2014 Mar;32(3):423-30
  3. Pietsch S, Pizzari T. Risk Factors for Quadriceps Muscle Strain Injuries in 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22 Jun;52(6):389-400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膝蓋內側痛,小心「膝內側副韌帶」拉傷撕裂!

阿德是學校籃球健將,一次比賽時著地不穩,又被對手從膝蓋外側撞了一下,當下似乎有聽到「啪」一聲,阿德不以為意,不過膝蓋內側腫脹越來越嚴重,按壓很痛,而且連走路都一跛一跛,阿德覺得不對勁,到復健科門診接受超音波檢查後,醫師告訴阿德的「膝內側副韌帶」有第二度損傷,此外懷疑還有前十字韌帶撕裂,因此要幫阿德安排核磁共振檢查,阿德擔心的問醫師:自己的籃球生涯會不會就此告終?

什麼是「膝內側副韌帶」?

膝內側副韌帶顧名思義,位於膝關節內側,連接大腿股骨末端及近端脛骨,作用是提供膝蓋內側的穩定性,避免膝蓋外翻時受到的壓力。想像跳躍著地時,下肢常會呈現X型,此時膝蓋內側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若沒有膝內側副韌帶骨頭可能會移位,可以想像膝內側副韌帶就像戰車的履帶,維持大腿及小腿的橫向穩定度。

為什麼膝內側副韌帶會受傷?

據統計,高達40%的膝蓋損傷跟韌帶有關,其中膝內側副韌帶是最常受傷的韌帶。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常見的原因包括:

  • 受到來自膝蓋外側的撞擊,膝內側副韌帶承受外翻的壓力
  • 運動傷害,例如籃球、足球、滑雪
  • 膝蓋退化。一般而言,膝蓋內側承受比外側大的壓力,因此內側膝關節的軟骨容易磨損,也容易有骨刺增生,影響膝內側副韌帶的結構

膝內側副韌帶受傷有什麼症狀?

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常見的症狀包括:

  • 膝蓋腫脹,特別是在內側
  • 膝蓋活動受限
  • 活動時覺得膝蓋不穩
  • 活動時感覺膝蓋卡住

膝內側副韌帶受傷的分級

膝內側副韌帶的受傷可以分為三度,主要跟施予外翻壓力時的穩定性有關:

  • 第一度:關節移動不大,韌帶沿線壓痛。通常只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大結構完整
  • 第二度:關節可部分移動,但可以感覺到拉到末端是緊繃。通常表示膝內側副韌帶有部分撕裂
  • 第三度:關節可移動超過1公分,且拉到末端還是鬆弛。通常表示膝內側副韌帶完全撕裂

膝內側副韌帶受傷通常合併其他結構的損傷。據統計,5%的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合併內側半月板撕裂。第二第三度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幾乎都會合併其他結構受傷,研究發現95%的第三度膝內側副韌帶受傷會合併前十字韌帶撕裂。

因此,當發現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必須以超音波初步一併檢查膝蓋周邊結構,包括半月板及十字韌帶,並且視情況安排核磁共振進一步檢查。

膝內側副韌帶受傷的治療方法

98%的第一度及第二度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可以保守治療治癒;第三度受傷因為考量到膝蓋穩定性及相關的結構損傷,較可能考慮手術治療。膝內側副韌帶受傷的治療方式包括: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膝內側副韌帶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膝內側副韌帶及膝關節周遭筋膜軟組織,並且檢查是否合併髖關節或踝關節的不穩定/肌力不足,以運動治療強化相關肌群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發現膝內側副韌帶或積水/積血,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增生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若有膝內側副韌帶明顯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藥物選項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
  • 手術:若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合併剝離性骨折、前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等狀況,則會考慮手術介入

膝內側副韌帶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結語

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常見於外傷、運動傷害及膝關節退化,重點在於找出其他合併損傷的組織。只要及時治療,多數膝內側副韌帶受傷可以康復,運動生涯也不會因此告終!

參考資料

  1. Bollen S. Epidemiology of knee injuries: diagnosis and triage. Br J Sports Med. 2000 Jun;34(3):227-8
  2. Naqvi U, Sherman 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Knee Injuries. [Updated 2022 Jul 19].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3. Goff AJ, Page WS, Clark NC. Reporting of acute programme variables and exercise descriptors in rehabilitation strength training for tibiofemoral joint soft tissue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 Ther Sport. 2018 Nov;34:227-237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膝蓋內側下方、脛骨內側痛,當心「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

沒日沒夜的趕完專案後,小蔡發現體重直線上升,小蔡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決定恢復運動習慣,一天慢跑10公里,晚上再跟三五好友打籃球。一個月後,小蔡發現上樓梯、從椅子起身的動作都覺得膝蓋內側疼痛,輕輕按壓更是劇烈疼痛。小蔡擔心自己是不是有退化性關節炎,於是到復健科門診檢查。醫師用超音波檢查完後跟小蔡說,他不是退化性關節炎,而是得了「鵝掌肌腱炎」。小蔡心想膝蓋跟鵝掌肌腱有什麼關係?究竟什麼是鵝掌肌腱炎呢?

什麼是「鵝掌肌腱」?

鵝掌肌腱位於膝蓋內側下方,由「縫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三條肌腱組成,因為三條肌腱並排在一起的形狀跟鵝掌很像因而得名。

鵝掌肌腱起源於骨盆,終止在膝關節內側下方約5公分處,負責膝蓋彎曲,此外還負責脛骨內轉,因此可以保護膝蓋免於旋轉及外翻的壓力。

介於鵝掌肌腱及脛骨之間的是「鵝掌肌腱滑囊」,平時作為鵝掌肌腱及脛骨之間的緩衝墊,讓肌腱滑動不致直接摩擦骨頭,然而若過度使用或施力不當,可能造成鵝掌肌腱滑囊炎。由於鵝掌肌腱炎及鵝掌肌腱滑囊炎都會造成膝蓋內側下方的持續疼痛且很多時候會併存,因此新的觀念是統稱「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

為什麼會有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

據統計,約0.7%的人有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然而若本身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則有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機率較高。部分研究顯示,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常合併內側膝關節退化。

以下是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 體重過重
  • 過度使用,例如工作反覆蹲下站起、膝蓋彎曲伸直
  • 膝蓋受過外傷
  • 膝蓋排列不正,例如外翻或內翻
  • 過度運動。例如長距離跑步、登山、打籃球超過平常訓練量
  • 女性
  • 糖尿病
  • 退化性膝關節炎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有什麼症狀?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症狀包括:

  • 膝蓋內側下方疼痛,例如上下樓梯,有時晚上特別疼痛
  • 從坐姿起身或從車子出來很困難
  • 早晨覺得膝蓋內側下方僵硬,持續時間可能大於一個小時
  • 膝蓋內側下方壓了會痛、可能合併局部腫脹

如何診斷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原則上是臨床診斷,意思是醫師可以根據症狀診斷,然而實務上會搭配肌肉骨骼超音波做更明確的診斷。儘管研究顯示,多數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在超音波下看不到明顯病灶,例如鵝掌肌腱發炎或是鵝掌肌腱滑囊發炎積水,但是超音波可以輔助檢查是否合併其他膝蓋病灶,例如半月板撕裂、內側副韌帶撕裂等狀況。

若懷疑有半月板破裂或十字韌帶撕裂等狀況,則需要安排核磁共振進一步檢查。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治療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最重要的是減重及改善致病因素,例如過度運動、反覆蹲站等,才能維持治療的效果。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鵝掌肌腱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鵝掌肌腱及膝關節周遭筋膜軟組織,並且以運動治療,目標強化股四頭肌、調整膝蓋角度,不致使鵝掌肌腱不當受力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超音波發現鵝掌肌腱發炎或是鵝掌肌腱滑囊發炎積水,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若有組織受傷撕裂,則可使用增生療法注射治療,藥物選項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若合併隱神經(saphenous nerve)壓迫,則會考慮以神經解套術注射,鬆開周邊肌肉筋膜的壓迫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的復健運動主要強化股四頭肌,先以下肢伸直的等長肌力訓練為主,再進展到迷你深蹲。

結語

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並不罕見,特別容易發生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要注意的是鵝掌肌腱疼痛症候群常合併其他膝蓋病灶,例如內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等,因此除了治療疼痛,更要找出根本的原因及和所有受傷的組織一起治療。

參考資料

  1. Mohseni M, Mabrouk A, Graham C. Pes Anserine Bursitis. [Updated 2022 Nov 23].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2941/
  2. Hubbard MJ, Hildebrand BA, Battafarano MM, Battafarano DF. Common Soft Tissue Musculoskeletal Pain Disorders. Prim Care. 2018 Jun;45(2):289-303
  3. Larsson LG, Baum J. The syndrome of anserina bursitis: an overlooked diagnosis. Arthritis Rheum. 1985 Sep;28(9):1062-5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屁股痛的兇手不一定是梨狀肌,「深臀症候群」全解析

小邱常常工作一整天幾乎沒離開辦公桌幾次,如果不翹二郎腿的話就覺得渾身不對勁。作為舒壓,小邱下班一定會到健身房報到,拳擊有氧、跑步至少一個小時。這天小邱工作到一半覺得右邊接觸到椅子的地方越來越痛,渾身不對勁。活動一下比較好,但只要一坐下來就坐立難安,到了下午甚至連走路都一跛一跛的。小邱記得之前有同事屁股痛,說是梨狀肌症候群,自己會不會也是梨狀肌的問題?

什麼是「深臀症候群」?

臀部屁股痛、甚至有時候麻痛會延伸到下肢,多數人會想到「梨狀肌症候群」。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臀部疼痛並不是單純的梨狀肌出問題,臀部、後髖部、大腿近端這個區域的疼痛,很多時候根源來自臀部深層的肌肉、神經及韌帶等組織,因此近年來醫學上會用「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這個詞來取代梨狀肌症候群。

深臀症候群涵括的組織包括:

  • 肌肉:梨狀肌、近端大腿後肌、孖肌、閉孔肌等
  • 韌帶:薦骨粗隆韌帶、薦棘韌帶等

當上述組織受傷,或是壓迫到坐骨神經、陰部神經 (pudendal nerve)等結構的話,造成屁股疼痛或是下肢麻痛無力,就可能是深臀症候群。然而由於症狀跟腰椎神經壓迫很像,醫師會先評估究竟是深臀症候群還是腰椎神經壓迫。

為什麼會有深臀症候群?

據統計,深臀症候群的盛行率約10%。不只困擾久坐的上班族,在運動愛好者也相當常見。

不當的姿勢及運動,造成上述臀部深部組織受傷因而疼痛,甚至發炎腫脹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症狀,都可能引發深臀症候群,下面是可能造成深臀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 久坐
  • 翹二郎腿、跪坐、盤腿坐
  • 坐矮板凳
  • 椅子過硬
  • 跑者,特別是有練跑下坡的人
  • 衝刺、踢、跳躍的運動,例如足球、籃球
  • 臀部受過傷,疤痕組織可能壓迫神經

深臀症候群有什麼症狀?

由於深臀症候群牽涉到的組織相當多,症狀表現上會很多元。常見症狀包括:

  • 坐20 ~ 30分鐘臀部逐漸疼痛,而且越來越痛。痛點常在後口袋放皮夾的位置
  • 髖關節活動時,例如走路會疼痛,因此常會跛行
  • 跨大步會痛
  • 走路在腳跟著地的瞬間感覺坐骨附近疼痛
  • 若壓迫到坐骨神經,酸麻痛可能傳到患側下肢
  • 若壓迫到陰部神經,可能造成會陰部、肛門周圍及生殖部位的疼痛

深臀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治療深臀症候群最重要的是改善不良習慣,包括久坐、翹腳、盤腿等,才能維持治療的效果。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等
  • 物理儀器:深層熱療、電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臀部深處組織放鬆及修復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臀部深層肌筋膜、伸展梨狀肌,並且帶運動治療,目標強化骨盆及髖部周邊的肌群,特別是髖部外展肌群
  • 乾針治療:使用毫針刺激臀部深處組織緊繃的肌肉激痛點放鬆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若是肌肉韌帶的問題,以超音波導引將增生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使用的藥物包括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高濃度葡萄糖等;若是神經壓迫,則會考慮以神經解套術注射,鬆開周邊肌肉筋膜的壓迫

深臀症候群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結語

臀部疼痛影響生活及工作甚巨,讓人坐立難安、難以專心。只要改掉不良習慣,復健搭配徒手運動訓練,多數人可以擺脫深臀症候群的困擾!

參考資料

  1. Hu YE, Ho GWK, Tortland PD. Deep Gluteal Syndrome: A Pain in the Buttock. Curr Sports Med Rep. 2021 Jun 1;20(6):279-285
  2. Martin HD, Reddy M, Gómez-Hoyos J. Deep gluteal syndrome. J Hip Preserv Surg. 2015 Jul;2(2):99-107
  3. Park JW, Lee YK, Lee YJ, Shin S, Kang Y, Koo KH. Deep gluteal syndrome as a cause of posterior hip pain and sciatica-like pain. Bone Joint J. 2020 May;102-B(5):556-567.
  4. Kizaki K, Uchida S, Shanmugaraj A, Aquino CC, Duong A, Simunovic N, Martin HD, Ayeni OR. Deep gluteal syndrome is defined as a non-discogenic sciatic nerve disorder with entrapment in the deep gluteal space: a systematic review.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0 Oct;28(10):3354-3364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