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媽媽會得媽媽手嗎?

長年負責家中大小事的阿雪發現,她的手腕跟大拇指最近變得紅腫、明顯比另一隻手腕腫大,而且越來越痛,連拿杯子跟刷牙都有困難,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阿雪上網查資料覺得自己像是「媽媽手」,但是納悶自己又不是媽媽,怎麼會有媽媽手呢?想去看診,又不知道要掛哪一科……如果看這篇文章的你有跟阿雪一樣的困擾,請務必接著看下去。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的正式名稱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原因是大拇指長期的過度活動及出力,造成肌腱發炎,影響的兩條肌腱包括外展拇長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及伸拇短肌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PB)。

媽媽手的名稱來自於新手媽媽常常將嬰兒的頭放在虎口,以大拇指伸直外展的姿勢,施力撐著嬰兒頭的重量,造成上述的兩條肌腱受傷,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產後媽媽會用大拇指擠奶,長久下來也造成肌腱拉傷發炎。

雖然多數人的疼痛部位在大拇指與手腕交接處,但大拇指施力及做動作時的疼痛感常會延伸到前臂,原因是媽媽手就是肌腱受傷,而媽媽手的肌腱並不是只有侷限在手腕,而是從前臂一路延伸,最後接在大拇指,負責大拇指的伸直及外展動作,因此肌腱的受傷常常不侷限在手腕。

不是媽媽為什麼還會有媽媽手?

在這個男女平權的時代,我也看過不少新手爸爸得到媽媽手,但是媽媽手其實不是新手爸爸媽媽專屬的疾病。據統計,媽媽手是最常見的手腕肌腱病變,常見於慣用手,產後媽媽其實只佔其中一部分,只要是大拇指重複活動出力的工作或活動,都是得到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需要握拍的運動例如網球、高爾夫球都可能因大拇指過度用力造成媽媽手;廚房工作要切菜切肉以及維修工作也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我曾遇過病人是攝影師,需要大拇指撐著攝影器材因而得到媽媽手。

總而言之,媽媽手比你想像的還要常見,而且不是媽媽也可能會得媽媽手,重點是要避免長時間重複的大拇指及手腕出力承重。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媽媽手

如果你跟阿雪一樣擔心自己有媽媽手?我們做兩個動作,快速區別是不是媽媽手。

  • 直接按壓

按壓大拇指側手腕的骨頭凸起處,如果疼痛就可能是媽媽手。

  • 拉扯發炎的肌腱
  1. 握拳,將大拇指握在掌心。
  2. 將手腕彎向小指側,如果疼痛就可能是媽媽手。

得了媽媽手怎麼辦?

如果一分鐘快速檢查讓你懷疑自己得了媽媽手,而且痛到懷疑人生,請洽復健科醫師。

復健科醫師會初步評估你是不是媽媽手,以及嚴重度,另外也要評估疼痛是不是其實來自頸部神經、周邊神經壓迫或是關節炎等等其他狀況。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媽媽手的肌腱發炎程度 (小複習:媽媽手的肌腱——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超音波可以評估發炎的肌腱及範圍,因為不一定兩條肌腱都發炎受傷,超音波另外也可以藉由局部血流增加以及周邊組織的增厚,更準確的評估受傷程度。

媽媽手的治療方法

媽媽手如果不治療也可能會好,前提是要改變造成傷害的壞習慣,而自然修復可能花上幾個月甚至到一年,如果疼痛已經影響生活品質,建議跟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法,以下是可能的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做上面的快速檢查動作確認疼痛部位後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但如果是六週以上的慢性期,冰敷反而會過度刺激患處。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消炎藥可以作為急性止痛之用,建議勿使用超過4週, 若消炎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還是應該跟復健科醫師討論解決之道,否則無異飲鴆止渴。
  • 護具:將手腕及大拇指根部固定,拇指關節可以不必固定。建議工作的時候戴護具即可,不必24小時使用。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新手爸爸媽媽要調整抱小孩的姿勢,不要用大拇指撐著,而該改用手肘或手臂的力量,一般人則要避免大拇指重複外展及伸展出力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熱療、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軟組織鬆動及按摩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將藥物送到發炎的肌腱:
  1. 注射藥劑以類固醇為主。類固醇注射可以最快速的緩解症狀,如果已經疼痛難耐影響生活甚至睡眠,可以考慮直接注射,若症狀還可忍受,則可嘗試上述的保守治療2到6週。
  2. 很多人聽到類固醇就下意識覺得對身體不好、很可怕。其實以局部注射類固醇而言,一年不超過四次,對沒有特別疾病的人基本上是安全的。試想如果類固醇那麼可怕,怎麼還會是西醫不可或缺的藥物呢?類固醇使用不當有害沒錯,用得好就是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好物。
  3. 副作用主要包括兩項,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生:
    ➤注射處皮膚色素褪去。簡單說就是變白,但是跟周圍的皮膚顏色會格格不入,一般會慢慢恢復。
    ➤注射處的皮下脂肪萎縮,造成手腕骨頭比另一側明顯突出。

媽媽手的復健運動

媽媽手的復健運動著重在手腕及大拇指的活動度及肌力訓練,疼痛比較緩解之後,可以開始做手腕及大拇指伸展運動,避免關節肌腱的僵硬,等到伸展不會痛時,進階到手腕及大拇指的肌力訓練。

請把握一個原則,復健運動不是做到越痛越有效,做到有點緊繃微痠即可,痛就表示太過了,強度跟頻率需要調整。

  • 手腕及手指伸展
  1. 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
  2. 手腕向手心方向伸展
  3. 手腕向小指側(尺側)伸展
  4. 手腕向大拇指側(橈側)伸展
  5. 五隻手指向外張開到最大
  6. 以上各個方向伸展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手腕肌力訓練
  1. 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2. 手腕向手心方向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3. 手腕向小指側(尺側)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4. 手腕向大拇指側(橈側)伸展,與不痛側手互頂,互不被推開
  5.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大拇指肌力訓練
  1. 手握軟球或毛巾,大拇指及其他四指分別由兩側緊握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仁仁好關鍵

  1. 媽媽手不是媽媽專屬的疾病。從事使用大拇指及手腕頻率過高的運動及工作者,都是得到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2. 媽媽手的治療包括物理儀器復健、超音波導引注射、藥物、輔具、徒手物理治療等等,宜與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
  3. 局部類固醇注射沒有那麼可怕,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可以準確地將最少的類固醇劑量注射到患處,得到治療的好處,並且將副作用降到最低。
  4. 除了跟著復健科醫師的建議把媽媽手疼痛處理好,還是要找出原因,是哪個動作傷到肌腱,盡可能調整,並且加強肌力訓練,才能跟媽媽手說掰掰。
參考資料
  1. LANE, L. B., BORETZ, R. S., & STUCHIN, S. A. (2001). Treatment of De Quervain’s Disease: Role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26(3), 258–260.
  2. Menendez, M. E., Thornton, E., Kent, S., Kalajian, T., & Ring, D. (2015).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rescription of full-time versus as-desired splint wear for de Quervain tendinopathy.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39(8), 1563–1569.

Photo credit: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肘內側好痛痛——談高爾夫球肘及尺側副韌帶受傷

手肘痛痛的,會不會是網球肘?不過我痛的位置是在手肘內側,而網球肘好像是手肘外側疼痛,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手肘內側疼痛的兇手——高爾夫球肘

手肘內側疼痛的患者比外側少很多,雖然人數不到外側疼痛頭號兇手網球肘的1/3,然而讓人困擾程度不會輸網球肘,而手肘內側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高爾夫球肘 (golf elbow)」。

「高爾夫球肘」的正式名稱是肱骨內上髁炎 (medial epicondylopathy of elbow),跟網球肘一樣,高爾夫球肘的正式名稱字面上乍看像是骨頭發炎,但其實是負責手腕屈曲的肌腱受傷(小複習:網球肘是負責手腕伸展的肌腱受傷)。負責手腕屈曲的肌肉群從手腕延伸,最後肌腱附著在手肘內側,因為經年累月的過度使用而受傷。

大家想像一下高爾夫球揮桿的動作,如果你是右撇子,你的右手就是trailing arm,業餘高爾夫愛好者擊球瞬間之後,常常會以trailing arm手腕由往手背彎曲的姿勢,用力往手心方向彎曲出力並且加上旋轉,以求將球揮得更遠,孰不知就是這個姿勢使手腕屈曲的肌腱受傷。有趣的是,統計顯示高爾夫球肘常發生於業餘高爾夫愛好者,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揮桿時會避免上面的動作,同時也以更多身體的力量代替手腕的出力。

愛打高爾夫球,但怎麼是手肘外側疼痛?別擔心,你不是異類。據統計,高爾夫球愛好者最常見的手肘疼痛原因其實是網球肘,只是高爾夫球肘太有名,讓打高爾夫球的人都以為自己是高爾夫球肘。

除了高爾夫球,網球、棒球、以及舉重等需要很強手腕握力的運動,都可能造成高爾夫球肘。然而受高爾夫球肘所苦的最大族群,不是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而是從事勞動工作或家事的你我。

據統計,90%的高爾夫球肘發生在一般人而非運動員,主要來自重複的手腕活動及出力拿重物,經年累月的小傷害累積造成負責手腕屈曲的肌腱損傷退化,因此請不要小看高爾夫球肘,他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手肘內側疼痛的兇手——尺側副韌帶受傷

手肘內側疼痛的兇手之二,是尺側副韌帶受傷((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of elbow)。沒聽過這個疾病嗎?有聽過號稱台灣最強左投的旅美棒球好手郭泓志吧,郭泓志曾因尺側副韌帶撕裂而動過兩次Tommy John韌帶重建手術,而後經歷復健,持續在美國大聯盟發光發熱,成為第一個入選大聯盟明星賽的台灣選手。
尺側副韌帶受傷在棒球投手本來就不少見,近年來運動風氣興盛,尺側副韌帶受傷在復健科門診出現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例如巴西柔術的關節技,就有可能造成尺側副韌帶的傷害。尺側副韌帶分成前後兩束,前束 (anterior bundle)在手肘伸直時緊繃維持穩定、手肘彎曲時放鬆;後束 (posterior bundle)的作用則相反,是在手肘彎曲時緊繃維持穩定、手肘伸展時放鬆。因此尺側副韌帶可以維持肘關節活動時的穩定度,對於肘關節需大角度活動施力的運動尤其重要。

棒球投手投躑快速球時會將肘關節外翻 (valgus)到極限,會將尺側副韌帶拉緊且施加很大壓力,長期下來會造成尺側副韌帶累積性傷害,甚至撕裂。即使還沒到撕裂的程度,尺側副韌帶長期勞損可能使其穩定肘關節的能力下降,造成肘關節的磨損退化,以及傷害到鄰近的尺神經。

一分鐘判斷手肘內側疼痛

    • 高爾夫球肘

我們做一個動作,初步檢測是不是高爾夫球肘。

  1. 手肘疼痛的手伸直握拳,手腕往手背的方向伸展。
  2. 不動的手壓著疼痛側手心。
  3. 疼痛側手腕出力頂另一隻手。
  4. 如果手腕出力時覺得手肘疼痛,就可能是高爾夫肘。

    • 尺側副韌帶

尺側副韌帶受傷有三個特色:

  1. 明確的壓痛點,由肱骨內上髁往手腕方向不遠處。
  2. 如果是投手,投出球前的加速動作,在手肘內側有明顯的痛點。
  3. Milking maneuver:手肘彎曲90度,肩膀外展90度並且外旋到極致,施測者將受測者的大拇指往後拉,給尺側副韌帶外翻壓力,若造成疼痛或肘關節鬆弛、關節空隙變大,就可能有尺側副韌帶受傷。

手肘內側疼痛怎麼辦?

如果上面的快速檢查讓你懷疑自己是高爾夫球肘或尺側副韌帶受傷,復健科醫師就在你身邊。

復健科醫師會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先初步評估手肘內側的疼痛是不是網球肘或尺側副韌帶受傷,或者疼痛可能來自頸部神經或周邊神經壓迫。

復健科醫師同時會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高爾夫球肘肌腱以及尺側副韌帶的受傷程度,確認是否有肌腱內鈣化、撕裂或是血管增生等狀況,若發現肘關節有積水或骨頭表面不規則的情形則暗示關節可能長期磨損甚至提早退化。

高爾夫球肘若經過治療但疼痛持續,醫師會建議X光及核磁共振 (MRI)檢查,確認是否有骨折、游離骨(loose body),或是合併其他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傷害。

尺側副韌帶受傷主要以肌肉骨骼超音波或MRI檢查為主,必要時會建議接受關節鏡檢查及治療。

高爾夫球肘的治療方法

高爾夫球肘跟網球肘的處理原則類似,雖然不治療也有可能會好,但是症狀可能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而且還不一定會完全復原。所以為了不被疼痛干擾、提升生活品質,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下是高爾夫球肘的各種治療方法:

  • 急性期:疼痛難耐,做上面的快速檢查動作確認疼痛部位後冰敷。一次15-20分鐘,一天3-4次。
  • 口服普拿疼 (acetaminophen):作為優先使用的口服止痛藥,副作用較少。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止痛,但勿使用超過兩週,研究顯示可能影響肌腱修復。
  • 動作調整:最重要的一環,運動員要調整擊球姿勢以及施力,一般人則要避免手腕重複性工作的強度與頻率,否則邊治療邊受傷,很難完全痊癒。
  • 手肘輔具:高爾夫球肘輔具是一圈彈性帶,用來抵銷肌腱的壓力。置放的位置是手肘最痛的點再往手腕方向2公分。建議工作時都要戴著。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肘關節鬆動或是軟組織按摩等技術。
  • 體外震波:最大的優點是無侵入性,讓能量穿透表皮直達受傷的組織,促進修復,施打的發數與強度及頻率由醫師依臨床狀況建議。有些病人會問,體外震波跟市面上的按摩槍是不是差不多?確實都是能量,但強度差異很大。以車子做比喻,法拉利跟國產車一樣是車子也都會跑,但真的開起來就是有差。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注射治療高爾夫球肘時特別要注意尺神經 (ulnar nerve),避免針傷害到神經,因此務必要使用超音波導引注射:
  1. 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疼痛,但是長期來說對組織反而有害,因為類固醇對發炎疾病有效,但高爾夫球肘基本上是肌腱過度使用造成的受傷退化,而不是發炎。如果痛到受不了時可以考慮類固醇注射暫時度過難關,但要跟醫師好好討論利弊。
  2.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組織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研究顯示PRP對於高爾夫球肘疼痛有漸進式的改善,長期而言絕對是比類固醇更好的選擇
  3. 高濃度葡萄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刺激肌腱自我修復,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理論上效果比起PRP會差些,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手肘尺側副韌帶受傷的治療方法

手肘尺側副韌帶受傷的急性期、口服藥物、動作調整使用原則類似高爾夫球肘如上述。

若是拉傷或部分撕裂傷,會先休息6週並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物理儀器治療及漸進的肌力訓練。部分研究顯示,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治療,包括PRP及高濃度葡萄糖,可以促進手肘尺側副韌帶復原。

嚴重手肘尺側副韌帶撕裂傷則是以手術重建為主。郭泓志接受的Tommy John手術就是手肘尺側副韌帶重建,得名於1970年代的美國大聯盟選手Tommy John,因為他也是手肘尺側副韌帶撕裂的受害者。

高爾夫球肘的復健運動

上面提到的治療主要是被動的部分,是由醫療人員或儀器幫你處理的,但是要恢復健康,別忘了自己也要盡一份力唷!疼痛比較緩解之後,可以依序做下面的復健運動。請把握一個原則,復健運動不是做到越痛越有效,做到有點緊繃微痠即可,痛就表示太過了,強度跟頻率需要調整。

  • 伸展手腕屈曲肌群
  1. 不痛的手將疼痛側手腕往手背的方向拉。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等長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維持正中,肌腱維持正常的長度所以叫做「等長」。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心,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 離心肌力訓練
  1. 痛側手伸直,手腕往手掌方向微彎,肌腱比正常的長度稍微拉長所以叫做「離心」收縮。不痛的手頂著痛側手背,然後兩隻手腕出力互頂,手腕維持此姿勢,互不被推開。
  2. 1次維持10-15秒,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至少做3個循環。

尺側副韌帶受傷的復健運動

尺側副韌帶受傷後的訓練原則是先恢復關節活動度,之後訓練手腕屈曲肌群,也就是上述高爾夫球肘的復健運動。

什麼時候可以回到運動場或工作?

終極目標是可以不帶疼痛而且功能正常的回到運動及工作場域,不過治療中且症狀持續改善的狀況下就可以逐漸從事肌力訓練以及強度較低的改良運動,並沒有要完全康復才能回到場上。

然而運動員該做的運動姿勢調整還是要做,例如揮拍由骨盆及髖部出力,以及反拍拍擊使用雙手持拍;工作造成的網球肘則是要注重工作內容的調整,或是降低強度及頻率。

經過循序漸進的治療訓練,尺側副韌帶輕度撕裂多數可以在受傷3-4個月後回到運動場上。

仁仁好關鍵

  1. 即使不打高爾夫球,高爾夫球肘依然可能找上門。使用手腕頻率過高的運動及工作都是高爾夫球肘的危險因子。
  2. 高爾夫球肘的治療包括物理儀器復健、超音波導引增生注射治療、藥物、輔具、徒手物理治療等等,宜與復健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
  3. 除了跟著復健科醫師的建議把高爾夫球肘疼痛處理好,還是要找出原因,是哪個動作傷到肌腱,盡可能調整、適度休息,並且加強肌力訓練,才能跟高爾夫球肘說掰掰。
參考資料
  1. Shiri, R., Viikari-Juntura, E., Varonen, H., & Heliovaara, M. (2006).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Lateral and Medial Epicondylitis: A Population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64(11), 1065–1074.
  2. Reece CL, Susmarski A. Medial Epicondylitis. [Updated 2021 Apr 20].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7869/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神的弱點:阿基里斯腱受傷如何治療、訓練?

             林杏青 醫師

美國網球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日前宣布因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傷勢退出法國公開賽;美國職業籃球明星球員凱文‧杜蘭特(Kevin Durant)亦於2019年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總冠軍賽第五戰因阿基里斯腱撕裂而缺席隨後的系列賽,究竟阿基里斯腱的重要性為何?受傷後又該如何治療和預防保健呢?

無堅不摧的阿基里斯腱?

阿基里斯腱位於小腿後肌末端與跟骨相接處,可以幫助我們做踮腳尖的動作,同時也是全身最強壯的肌腱。阿基里斯腱的名稱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的戰士阿基里斯,阿基里斯的母親為了讓他的肉體能抵抗任何傷害,因此雙手握著他的腳跟將他浸入泡了能讓人無堅不摧的神河中,唯獨少泡了雙手握住的地方,也就是阿基里斯腱,因此阿基里斯腱成了阿基里斯唯一的弱點,最後他也因此喪命。作為全身最厚實的肌腱, 阿基里斯腱確實強壯,然而受傷的狀況並不少見。

為什麼阿基里斯腱會受傷?

阿基里斯腱傷害常發生在男性、年齡大於三十歲、體重過重、有糖尿病、小腿後肌緊繃或肌耐力不足 、膝關節或髖關節周圍肌群穩定度不佳的人。在訓練因素方面,過高的運動量常常是主因。所謂過高的運動量包含運動強度及時間,例如平常只是在平地慢跑的人突然進行越野衝刺、或是平常只在運動場跑十分鐘的業餘跑者突然參加十公里馬拉松路跑。

運動時的裝備,如不當的鞋具常常也是造成傷害的原因。此外,像是籃球、網球這類需要快速變換行進方向角度的運動,也是造成阿基里斯腱受傷的危險因子。

避免只做一種運動

不同運動之間相互搭配訓練,可以避免同一種傷害的耗損反覆累積。譬如馬拉松跑者可以在訓練期間同時搭配游泳、瑜珈、重量訓練,來達到訓練心肺功能、肢體穩定控制、柔軟度、肌力等的效應,又避免運動本身的微創傷在身體還沒休息夠、組織能變強之前,不斷耗損。

如何診斷阿基里斯腱傷害?

多數時候,復健科醫師經由理學檢查如觸診就可以診斷阿基里斯腱傷害。肌腱在X光下無法成像,因此X光的角色有限。高解析度肌肉骨骼超音波是影像診斷阿基里斯腱傷害的首選,復健科醫師可以用肌肉骨骼超音波快速診斷阿基里斯腱的受傷及發炎程度;核磁共振檢查也可以評估阿基里斯腱傷害的程度,然而通常等待檢查的時間過長,比不上超音波檢查即時。

治療的第一步:止痛

疼痛緩解的方法,除了傳統的止痛藥及物理治療,復健科醫師可以在高解析度肌肉骨骼超音波導引下,將藥物精準注射到阿基里斯腱的發炎或撕裂處,達到疼痛緩解及組織修復的效果。有些研究指出,體外震波也對阿基里斯腱傷害有止痛及治療效果。

類固醇可以快速緩解疼痛,然而類固醇可能造成組織結構弱化甚至更容易肌腱斷裂,因此不建議過度使用。增生療法例如高濃度葡萄糖及高濃度自體血小板可以增加局部生長因子,復健科醫師可經由超音波導引將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處,達到止痛及組織修復的效果。

受傷後還可以繼續運動嗎?

除非因為阿基里斯腱嚴重斷裂尚未開刀、或嚴重疼痛到即使把重心放在沒受傷的腳上都無法站立,在急性疼痛發炎開始降低時大多數人都可開始進行訓練。當然每個人受傷的情形不同,是否適合開始還是需要由醫師綜合影像和臨床表現進行專業判斷。

和其他所有肌鍵傷害一樣,逐漸承重的運動除了本身就有降低發炎水腫、止痛的效果,更有助於受傷處的肌腱和周圍的肌肉變得更強壯。剛開始訓練時或訓練進階時稍微產生疼痛是正常反應,不代表患處變得更糟。運動時產生的疼痛一般以「受傷時最疼痛的狀況」的40%疼痛為許可範圍,如果疼痛超過這個狀況,可減少踮腳支撐的幅度或反覆次數。

阿基里斯腱受傷後肌力訓練

第一期:膝蓋伸直以及微彎下訓練用雙腳腳尖反覆站立支撐體重

訓練期間以腳尖撐起身體重量站立再放下,建議可以每天每種(伸直/微彎)做兩組,每組三回合各十五下。在疼痛逐漸減少和越做越輕鬆時,把重心放到受傷的腳上。
第二期:膝蓋伸直以及微彎下訓練用單腳腳尖反覆站立支撐體重

訓練期間以腳尖撐起身體重量站立再放下,建議可以每天做兩組,每組三回合各十五下。越來越輕鬆時也可以加上負重,如手持啞鈴慢慢增重。

第三期:膝蓋伸直以及微彎下訓練用單腳腳尖,在階梯(或小凳子)邊緣反覆站立支撐體重
訓練期間以腳尖撐起身體重量站立再放下,建議可以每天做兩組,每組三回合各十五下。越來越輕鬆時也可以加上負重,如手持啞鈴慢慢增重。
伸展運動放鬆腿後肌
在膝蓋伸直及微彎下進行腿後肌拉筋,建議拉到有點緊繃感,每次持續三十秒到一分鐘。

結語

雖然我們沒有能讓身體無堅不摧的聖水,不過如同所有受傷後的恢復原則,透過循序漸進的休息、消炎止痛,之後逐漸訓練活動度直到恢復正常,然後訓練肌力和肌耐力,再訓練敏捷、協調、爆發力, 我們可以走過傷害,重返生活及賽場。

(原文刊登於康健網站)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疼痛治療醫師第三隻眼—談超音波導引注射

時過境遷的明日黃花

筋骨痠痛、肌肉緊繃、肩膀疼痛,很多人直覺想到:「是不是應該做X光檢查,看骨頭有沒有出問題?」

事實上,受關節肌肉疼痛所苦的病患,多數沒有傷及骨頭!反而是關節週遭的肌筋膜、肌腱韌帶或是神經出問題,進而造成疼痛。

而大家熟知的X光檢查,其實並不能直接檢查出肌腱韌帶或是神經的問題。過往的診斷及治療,很多時候是憑著醫師的經驗。

記得住院醫師時期常看前輩摸一下病人的身體就下針,確實也針到痛除。然而我常常心想,前輩們累積了數十年的經驗所以可以下針如有神,我要怎麼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解除病人的疼痛呢?

不斷進步的醫學

肌肉骨骼超音波是透過聲波穿透組織反射成像,顯示關節肌肉肌腱及神經的狀況。

就像內科醫師使用聽診器聽診,致力疼痛治療的復健科醫師透過超音波,從黑與白之間的奧秘(註:肌肉骨骼超音波的影像是以黑與白兩色呈現),診察關節、肌肉、韌帶及神經的狀況。

超音波從1950年代就已經開始應用於醫療領域,並不是新奇的技術,然而過往的肌肉骨骼超音波因為顯像技術不盡完善,而常常無法明確診斷、有時候需要加上醫師想像力。

肌肉骨骼超音波的顯像技術近年來飛速發展,讓醫師可以更準確的診斷及治療。如果說聽診器是內科醫師的三隻手,肌肉骨骼超音波,可以說是致力疼痛治療復健科醫師的第三隻眼。

改變成真:超音波導引注射

超音波導引注射,其實就是當年想給病人最好疼痛治療的我,最好的答案。隨著肌肉骨骼超音波顯像的改善,學界關於超音波導引注射的研究不斷演進,甚至改變了很多行之有年的治療方法。腕隧道症候群的成因是因為正中神經被壓迫,過去的標準治療方法是類固醇注射或是開刀,近年研究發現,在超音波導引下,將葡萄糖水注射到正中神經周圍做神經解套術,讓被沾黏擠壓的正中神經解除束縛,治療效果比起傳統的類固醇注射更好也更持久,而副作用幾乎是沒有。

這樣的進步是讓人振奮的,作為醫師,能有更好的武器幫病人解除疼痛,其實是很開心的,同時也慶幸自己在這個時代行醫,跟著時代浪潮一起前進。


讓證據說話:超音波導引注射真的比較好嗎?

有研究比較超音波導引注射vs.手感找病灶注射兩種方法治療肌腱炎,結論是超音波導引注射對疼痛緩解的效果好很多!因此超音導引注射就像天山雪蓮,精進研究後可以快速提升內力,也減少從病人身上試誤學習、讓病人少受罪。

超音波導引注射比徒手打針的效果好很直覺,然而如果把超音波導引注射跟行之有年的X光透視導引注射(Fluoroscope-guided injection)比較呢?

以腰椎神經根注射為例,研究顯示,超音波導引注射可以達到跟X光透視導引注射類似的效果。

也許你覺得,只是跟別的治療方法效果差不多,有什麼好說嘴的!但是請注意,X光透視導引注射通常是在手術室執行,同時病人還要接受X光輻射。

此外,機動性的差異很大,既然X光透視導引注射是在手術室執行,通常需要另外安排時間治療,也許下週、也許下個月,那現在真的很痛怎麼辦?還要繼續忍耐嗎?

超音波導引注射的機動性就大很多,復健科醫師的診間通常會配置超音波,確定病灶後,如果要執行超音波導引注射,只要解釋後病人同意,當次門診就可以執行,我常跟受下背痛或膝蓋疼痛所苦的病人笑說:「等等處理完,你就可以開心地走出這個診間了!」

當然不太可能一次治療就完全解除疼痛,但很多時候,超音波導引注射確實可以快速的先幫病人度過最痛苦的時期,也才能進入後續的物理治療及運動訓練。

然而要注意的是,超音波有它的侷限,還是有些區域無法清楚顯像,導引注射就會有難度,例如頸部的硬膜上注射,使用X光透視導引還是比較安全的。因此,接受注射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與你的醫師仔細討論唷!

三十分鐘還是三分鐘?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小明找鎖匠開鎖,鎖匠A努力的滿頭大汗、忙了三十分鐘終於把鎖打開了,小明覺得鎖匠A很辛苦,於是開心地付了費用。又有一次,小明找了另一個鎖匠B開鎖,鎖匠B花了三分鐘就把鎖打開了,小明覺得鎖匠B才花三分鐘就要收這麼高的費用,真的是搶劫。

你如果被鎖在門外,會想要找鎖匠A還是鎖匠B呢?

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疼痛也是真實的。

對復健科醫師來說,多數疼痛都有背後的問題,我們希望盡快解除病人的疼痛,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復健及運動訓練,處理根本性的問題。

超音波導引注射因使用的針劑不同,有時候會需要自費治療,這也是醫師的無奈。其實,如果只是要追求利益,病人的疼痛一直拖著反覆看診,對醫療院所的利益才更大(糟了,不小心說太多了)

記得聽過前輩感嘆的說:「有病人在別的地方做了好久的復健都沒有好,我幫他注射了一次就好,雖然是自費治療,其實前面幫他做了好久無效復健的院所賺的錢還比較多⋯⋯。」

真正的醫師治療病人不會著眼於利益,而是怎麼做才能使病人恢復得更快、更好。健保跟自費醫療各有好處,並不是健保就一定差、自費就一定好。

跟你的醫師好好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治療計劃,才是最重要的事。

仁仁好關鍵

1. 受關節肌肉疼痛所苦的病患,多數沒有傷及骨頭!反而是關節週遭的肌筋膜、肌腱韌帶或是神經出問題
2. 超音波如同復健科醫師的第三隻眼,能讓醫師更精確診斷、更精準的將藥物注射到病灶
3. 健保與自費治療各有好處,請跟你信任的醫師好好討論治療計畫

參考資料
  1. Jobe, F. W., & Pink, M. (1993).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Shoulder Dysfunction in the Overhead Athlet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18(2), 427–432. https://doi.org/10.2519/jospt.1993.18.2.427
  2. Yiannakopoulos, C. K., Megaloikonomos, P. D., Foufa, K., & Gliatis, J. (2019). Ultrasound-guided versus palpation-guided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for tendinosis of the long head of the biceps: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Skeletal Radiology, 49(4), 585–591.
  3. Gofeld, M., Bristow, S. J., Chiu, S. C., McQueen, C. K., & Bollag, L. (2012). Ultrasound-Guided Lumbar Transforaminal Injections. Spine, 37(9), 808–81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